官制改革是属于新政改革范畴,远远还未涉及政治层面,但却是一次权力的再分配过程,牵涉到帝国所有官员和集团的利益,因此阻力至少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各部大员;二是各部司员;三是满族官员。
反对派的主角之一为军机大臣铁良、荣庆。他们本不反对立宪,但是涉及具体改革步骤时,则直接造成了立宪的延宕。如果成立责任内阁,规定官员不得兼职,荣庆则只能专任学部尚书,政治地位下降,铁良出任内阁副总理,其财政权和兵权将同时失去,因为他此时身兼户部尚书与练兵处会办等要职。铁良声言“立宪非中央集权不可,实行中央集权非剥夺督抚兵权财权,收揽于中央政府则又不可”,他的攻击矛头直接对准了袁世凯、张之洞等地方督抚要员。
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反对派甚至煽动太监起来闹事,宣扬说一旦改革官制,所有宫监都会受到驱除,内务府也要裁撤。这个在中国极端专制体制下存在了千年之久的特殊群体闻风而动,来到慈禧太后面前泣诉,一向对汉族官僚崛起心存妒忌的宗室王公、贝子们这个时候也把攻击表面化。
慈禧太后被干扰得寝食俱废,竟然对人说:“我如此为难,真不如跳湖而死。”这不单是个人的疲倦,也显示出一个体制的疲惫。为了避免更大的动荡,清政府宣布了官制改革中的五不议原则:第一,军机处之事不议;第二:内务府事不议;第三:八旗事不议;第四:翰林院事不议;第五:太监事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