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袁世凯必定“暗移神器”

辛亥往事 作者:李刚


1906年11月6日,清政府发布了最终裁定的中央官制改革方案,并称本次改革的目标是:“清积弊、求实事、去浮文”等等,最终任命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那桐为会办大臣,瞿鸿禨为会办大臣兼尚书;鹿传麟为吏部尚书;徐世昌为民政部尚书;溥颋为度支部尚书;溥良为礼部尚书;荣庆为学部尚书;铁良为陆军部尚书;戴鸿慈为法部尚书;载振为农工商部尚书;张百熙为邮船部尚书;寿耆为理藩部尚书;陆宝忠为督察院都御史。同时,奕劻、瞿鸿禨仍留军机处,世续补为军机大臣,林绍年以侍郎用,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鹿传霖、荣庆、徐世昌、铁良,均须辞去军机大臣职务,专管各部事务。

一方面,改革的程方案没有获得立宪派的认可。但这样的改革毕竟使中国中央政治机构向近代化的方向前进了一步。行政、司法机构开始出现分立迹象;军机大臣职数减少,各部尚书均充参与政务大臣,责权加重,表现处向责任内阁演进的趋向;中央各部只设尚书1人,侍郎2人,均为专职,有利于加强官员的行政责任心、提高行政效率;同时还准备增设资政院、审计院、海军部和相当于参谋部的军咨府,陆军和海军、军政和军令分开,向世界通行体制表现出靠拢姿态。但是与最初袁世凯所主张的改革草案相比,又保守了许多。

草案遭到多方面的否定,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御史赵炳麟曾连疏陈论“立宪精神全在议院,今不筹召集议院,徒将君主大权移诸内阁,此何心哉?”特别是他的《新编官制权属内阁流弊太多折》,紧紧抓住奕劻、袁世凯不设议院,独设内阁这个关键问题,论析如果遵照这样的程序进行官制改革,必然造成内阁正、副总理的奕劻、袁世凯专权的局面。这一论点不但使慈禧太后大为“感悟”、使光绪帝动容。而且此折“敷陈透彻,缅缅万言,两宫动色嘉纳,一时都下传诵殆遍”,可见其政治影响的波及范围之大。赵炳麟自问自答,把袁世凯的居心说得非常明白:“袁世凯自戊戌政变与皇上有隙,虑太后一旦升遐,必祸生不测,欲以立宪为名,先设内阁,将君主大权潜移内阁,己居阁位,君同赘疣,不徒免祸,且可暗移神器。”

赵炳麟的奏折确实阐明了西方议会内阁制中内阁与国会的关系,他宁愿在国会成立之前仍让君主执掌国家大政。但是他更多是从袁世凯的政治动机进行分析,料定袁的图谋在于“暗移神器”,说白了,就是有朝一日袁世凯要篡权。

军机大臣瞿鸿禨虽不公开外露对官制改革的意见,但也紧紧抓住袁世凯“欲乘机行责任内阁制,俾奕劻以总理大臣握行全权”的政治目的,多次“短袁于太后,谓其专权跋扈”,并对其官制改革方案“隐沮之”,他向慈禧进言:袁世凯热衷于设立责任内阁,祸心弥天,万不可批准。慈禧太后最终“采鸿禨之议,仍用军机处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