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同盟会的红蓝白“三色旗”

辛亥往事 作者:李刚


1906年冬,即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的第二年,同盟会召集干事会编纂“革命方略”,并讨论中华民国国旗的样式问题,孙中山主张继续沿用兴中会的青天白日旗,其理由为该旗为陆皓东所发明,兴中会诸先烈及惠州革命军将士先后为此旗留血,不可不留作纪念。其他同盟会员也提出他几种方案,有的提议采用五色,以顺延中国历史上的习惯;有的提议用十八星,以代表当时中国的十八行省;有的提议用金瓜钺斧,以发扬汉族精神;有的提议用井字,以表示井田之义。

黄兴对于青天白日,颇持异议,一来因为样式并不美,再者该旗与日本太阳旗相近。但是孙中山争之甚力,并且在原来的方案上增加了红色,改作红蓝白三色,以符世界上自由平等博爱的真义。但因意见分歧太大,到最后也没有解决,后来经过章太炎、刘揆一得设法调解,才算是暂时搁置了争议。于是各种方案均由庶务干事刘揆一保存,这件事情就成了悬案。但正因为悬案未决,到了辛亥革命,各省革命党人按照自己团体的意愿,各树一帜,一时间出现十八星旗、五色旗、井字旗、青天白日旗纷然并起的局面。

后来1907年的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钦州防城起义、广西镇南关起义;1908年的钦州马笃山起义、云南河口起义;1910年的广州起义;1911年广州诸役,革命党军都用青天白日满地红之三色旗为革命旗帜。

后来辛亥革命发生,武昌新军所用的是共进会制作的十八黄星旗,并非青天白日旗。冯自由当时任旧金山《大同日报》主笔,特意撰文揭示中华民国国旗的历史沿革,并对红蓝白三色的意义作了说明:“红者血之色,言必流血而自由可求也;青者天空之色,即公正之义,言公正即平等也;白者清洁之色,言人心清洁乃能博爱也。”此文后来被上海《民立》《天铎》两份报纸及商务印书馆所印行的革命小册子先后转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