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回国有机会去中国许多大学的商学院做学术交流,发现差不多每个商学院都有一座新建的大楼,而且个个用料讲究、装潢不凡,十分气派。商学院的教师们现在几乎每人都有一间单独的办公室,告别了与同事共享一个办公室的时代。更为壮观的是院长或系主任的办公室,不仅面积很大(30~50平方米不等),而且家具也相当豪华。与此同时,多数商学院的大楼还专门建了行为研究实验室,供管理系、经济系、市场营销系的老师和学生做实验使用。记得有一个大学的商学院还专门有一座崭新的五层大楼用于研究企业创业者的行为和过程,并拥有世界一流的远程通讯设施,以便于在不同国家、不同时区的研究者通过视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些硬件设施的前卫让我叹为观止。
商学院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是当代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因为,同样前卫的硬件设施在中国的各大城市也都能见到。机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论是北京的、上海的,还是广州的机场,全都可以算拥有世界一流的设施。另外,城市里的酒店、商厦和豪华住宅区的建筑也都与国际紧密接轨。更别提北京为2008年奥运会建设的那些由世界一流建筑学家设计的体育馆所,以及天安门广场的那个蛋形歌剧院了。硬件的崛起使城市的外观风貌焕然一新,让人眼前一亮,感受到了发展的活力。
但是,要成为世界一流的城市、大学或商学院,仅有一流的设施和硬件是不够的。起码在每年评选最佳商学院的各种指标中,没有一项是与该学院的大楼新旧、硬件设施好坏有关的。实验室再新、再先进,如果没有教授或研究生去使用或者不知道如何使用,那么,科研成果也就无法产生。教学大楼的科技武装再强,但是,如果出了问题找不到人修理,或者在现代化教室里教课的老师还是传授着陈年的知识,那么,要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就仍将难以实现。回过头来看看我在美国任教的商学院,虽然大楼陈旧,办公家具也很不堪,但是,教授和研究生的科研成就却是每年都硕果累累,各科教学的质量也在全美商学院排名中榜上有名。这里我并不是说我们喜欢陈旧的大楼,恰恰相反,华盛顿大学商学院的许多老师都自己花钱买了办公室的家具、地毯,把自己的工作空间布置得面目一新。而我们的院长也一直在为建造学院的新大楼积极募捐以改善我们的工作、教学条件。但重要的是,一个学院的核心竞争力肯定不是来自其硬件设施;学院的教授、研究生和行政工作者的质量才是其核心竞争力的真正来源。
而这些对增加一个学院、公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起关键作用的软件(也就是人),造就和培养的速度恐怕要比造一座大楼缓慢得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据我的观察,近几年来,政府、公司、学校对人的培养也开始重视起来,而且还有一点“过头”的感觉。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北京机场的服务。记得三年前,飞机抵达北京出关的时候,那些察看护照的工作人员脸上都是非常冷漠的表情,连一句问候语都没有。而现在,不仅个个笑容满面,而且在柜台上还设了电子装置,要按键回答对他/她服务的满意程度。这在全世界恐怕都绝无仅有(我真希望美国移民局负责进关的工作人员的柜台上也安装这个装置)。另一个现象就是各大商学院的EMBA项目班越办越红火。因为这些班学费昂贵,大多数又是公司出钱,可见,企业对培养管理人才的重视。有许多这些年来发展迅速的大型国企(如中国石油、中国电力、中国移动)甚至每年选送几百人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再说大学,以前只有教授才有机会和经费去欧美的大学当访问学者,可是从去年开始,在校就读的博士研究生也可以申请出国深造。国家教学基金委员会去年同意资助五千名博士研究生去欧美大学当一年的访问学生,今年又将名额提高到八千,每一名的资助金额都在一万五千美元左右。想当初我自己联系到了全额奖学金,学校还死活不放我走,而现在中国的大学却鼓励并资助研究生出国深造,绝对今非昔比。
提高了硬件质量之后再来关注软件质量的提高,虽然起步晚了一点,但是,这一步的跨出却举足轻重。我希望这些努力能结成正果,为提高中国企业、学校、城市和国家的竞争力作出积极的贡献。(2007年12月于美国西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