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节:珍藏的记忆(2)

揭秘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的梦工场 作者:微软亚洲研究院


转眼间,十周年的院庆就要到了。我还有一个宝贝要跟大家说。

2001年我女儿就要满二十岁了。送给她什么样的礼物才有意义呢?我左思右想犯了难。一个偶然的机会,邵怀荣送给我一本书——《追随智慧》。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联想到身边发生的这些亲眼见到、亲身经历的事情,我由衷地敬佩他们,希望我的女儿也向他们一样对社会有用。于是我就想收集签名,激励她向这些人学习。

(张庆辉阿姨珍藏的《追随智慧》一书的扉页上写满了满密密麻麻的签名)

我把书放在水房,有谁来打水,就请谁签名。每收集到一个签名,我都非常高兴。签名逐渐多起来,我小心地把书包好。在包装纸上我写上了这样一段话:

丽丽:

我亲爱的孩子,妈妈送给你这份礼物是希望你向这些人一样勤奋、上进,干好你自己选择、喜欢的每件事。在人生的路上走好每一步。

祝生日快乐!

爸爸妈妈

贰零零壹年拾贰月捌日

书虽然送给了孩子,可是我心里总是放不下,时常要过来翻看。书里原来签名是实习生的,现在已经是员工了;原来签名是员工的,现在已经是科研项目带头人;原来是科研项目带头人的,现在已经成了领导,有的甚至到了总部。短短的几年,研究院从几十人发展到几百人,还分出了工程院和搜索技术中心。

翻看着书,总觉得少点什么。少点什么呢?噢,现在是亚洲研究院,拥有了更多的国际友人、访问学者和实习生。我想起和刘策的一段对话,“阿姨,这应该让亚勤和Harry签名,我只是没毕业的实习生,一个小人物。” “你今天是实习生,谁知道十年、二十年后你不是第二个张亚勤,第二个沈向洋呢?”于是我又把书拿到公司,继续收集签名。

我的书已经收集了100多位科学家、学者的签名。不仅有研究院第一、二、三、四任院长的签名,还更多地收集了员工、访问学者和实习生的签名。

看到一个个的签名,眼前浮现出一张张的笑脸,一段段的故事。谁爱喝咖啡、谁爱喝水;谁来的早、谁经常熬夜;谁结婚了、谁添宝宝了;谁又多了几块小黒石头(发明专利)、谁又多了几个小木牌(业界证书)……

这本书远远地超出了我送给女儿生日礼物的范畴。它成了我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经历的见证,也成了我精神生活的巨大财富!我会把这段经历、这份情义牢牢珍藏在心里。

作者介绍:

张庆辉,微软亚洲研究院从事后勤服务工作的阿姨,今年54岁,经常骄傲地告诉别人有“八年MSRA工龄”。她说自己是“干活不惜力,干事儿死心眼的那种人”。她爱唱歌,可是不少人说她五音不全;周末陪父母搓麻,偶尔能摸一把“会儿扛”。她每天保持着临睡前看一会儿书的习惯。虽然退休了,出来工作让她觉得对社会还是有用的,跟大家在一起心情也很愉快。在MSRA她还学会了几句英语,比如“Out of stock”, “This is for you”, “Microsoft Research Asia”。

人才篇

我一直觉得比尔?盖茨一生中做了两个了不起的决定,第一是和IBM签了DOS协议,第二就是建立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北京学校差不多集中了中国十几亿人中最优秀的人才,而研究院的人才集中程度让我想起了我的两所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

——摘自汤晓鸥《天下第一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