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节:珍藏的记忆(1)

揭秘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的梦工场 作者:微软亚洲研究院


作者介绍:

谢育涛,湖北潜江人,现任搜索技术中心开发经理。1988年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习,主修计算机软件专业,1993年入中国科学院软件所读研,1996年获硕士学位后赴美国北卡州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9年放弃博士学位并就职于微软公司至今。他先后在微软总部的SharePoint Portal Server和Performance Point Server这两个产品组工作。2006年4月携全家回国,正式加入搜索技术中心。他每天下班后最喜欢做的事是陪家人,并在三个孩子睡觉前为他们祝福。

珍藏的记忆

作者:张庆辉

2000年8月微软中国研究院(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前身)从希格玛大厦五层东区扩大到三层东区,我来到这里。

当时的研究院只有几十个人,我很快就记住了他们的名字。在相互接触中我觉得他们都非常和气,不管我为他们做了什么,哪怕是很小的一件事,比如:送一壶茶水、打一杯咖啡、送一份文件或者找一个纸箱子,他们都会对我说“谢谢!

谢谢阿姨!”让我觉得我的劳动、我的付出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和尊重。这种感觉是我在以前的工作中从来没有感受到的。

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在他们的影响和熏陶下,我也常把“谢谢”二字挂在嘴边。在追赶公交车的时候,司机为我踩一脚刹车;在外就餐的时候,服务员为我加一点汤,我都会对他们说“谢谢!”。看着他们回报给我的微笑,我心里也很高兴。

更让我感受深刻的是他们工作中的激情。一干起活来,就什么都忘了。经常有人找我,“阿姨,有什么吃的吗?我还没吃午饭呢。”那已经是下午三、四点钟,“都这会儿了,你才想起吃饭。”“我太忙了,顾不上。”这样的对话经常会发生。还有一些更难忘的事:到了科研紧张的时候,常常是我早晨来上班了,仍有很多头一天来上班的员工还没有回家。趴在桌子上睡觉的、拉几把椅子在会议室睡觉的,这还是好的呢!不管男的还是女的,累极了倒在工区地毯上就睡。我来第一年的冬天,由于对他们的工作习惯还不熟悉,早晨天亮得晚,也看不清东西,有好几次在送水的时候差点踩着躺在地上睡觉员工的头。以后每到冬天,我都会格外留意地上的障碍物。每到这种时候我就知道他们又开始忙了,于是我就多准备些饼干或者在座位上给他们放一些方便面,怕他们饿着。

最近这两年为了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公司在人体最需要补充维生素的时间增加了水果的供应。我发现工作忙的时候,吃水果的时间到了,可是人很少,我就到工作区去招呼他们吃水果,就是这样也经常有人不离开座位。等他们想起来吃水果赶到水房,桌子上已经是空空的了,我就给他们一点饮料安慰一下。还有些人,吃水果的时候在会议室开会出不来,我就给他们送一些进去,让他们也能吃到水果。

这都是些什么样的人?为了工作什么都可以忘掉!

我甚至还看到过这样的情景:有一个办公室的员工想去上厕所,刚出房门就碰上找他谈话的人,两人边走边回办公室。刚送这个人出来,又来一个谈话的人,只好又回到办公室。反反复复了几次,当他大步流星地往厕所赶,一个跟他非常要好的朋友在喊“9、8、7、6、5、4、3、2、1、”为他做倒计时。

工作虽然繁忙,他们之间的关系却非常和谐、融洽。比如:有谁要过生日了,大家就会在一张贺卡上签名,给他带来惊喜。如果有谁要走了,大家就在衣服上签名,给他送去期望。科研课题结束了,大家在一起照张合影,留做纪念。

2007年的秋天,员工们高高兴兴地去参加2008财年工作会议。五层西区李阿姨就用这段不忙的时间去检查身体。结果一去就被医生收住院,做了乳腺癌切除手术。接下来的化疗、放疗所需要的资金成了李阿姨巨大的经济负担。员工们主动为李阿姨捐款。从几元、几十元至几百元,上至院长、研究员;下至普通员工、实习生,都纷纷捐款,慰问阿姨。有一个韩国实习生看不懂中文,就让旁边的人翻译给他听。然后回座位取回百元放入捐款箱。这个实习生叫郑睿槿。还有的员工当时没带钱,立即到楼下银行取钱后放入捐款箱。很多员工来吃水果听说阿姨有困难需要帮助,顾不上吃水果,扭头就回座位取来钱放入捐款箱。小小的捐款箱,映出他们乐于助人、乐于付出、彼此互相关心、互相牵挂、互相帮助。我的眼睛湿润了。能为这样的人服务,我感到自豪,辛苦受累也值了!这是上苍赐给我的福,让我认识了这些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