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习生打工的“馒头”
作者:徐迎庆
从某种意义上说,微软亚洲研究院其实更像一所大学。
这不仅因为我们是教育部授予的第一家外企博士后工作站、我们与国内外众多高校有着长期和稳定的友好合作、我们有众多的资深研究员在国内外多所高校担任客座教授,更重要的是我们与国内外大学合作每年接受几百名来自全球的实习生。在研究院里,随处可见莘莘学子的身影。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能够有优秀的实习生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在微软也是一样。公司对实习生非常的重视,比如:比尔?盖茨在退休之前几乎每年都要邀请优秀的实习生去他家里吃晚餐,而正式员工是没有这样的待遇的?。社会上对于微软是如何接受和培训实习生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也难怪,因为每年有上千上万的同学申请到微软实习,但是鉴于名额有限只有很少一部分申请者最终有机会。
微软钟情于“三好学生”
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不同的研究小组对实习生的技术背景的要求会有所区别。但是,总体标准是差不多的。我们的基本要求就是“三好学生”,即:数学好、编程好、态度好。
按照我的理解,“数学好”就是希望同学们能够有着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具备基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有关的基础课要学的扎实;而且要灵活和有效地处理棘手的问题。这从我们的面试题目中也常常有所体现。
比如,有个问题是:请你设计一下,北京市需要多少个加油站以及怎样布局。有些同学就不知道如何回答这样的问题,因为不了解北京的具体情况也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基本数据。但是,有的同学就很聪明,他主动地反问考官:请您告诉我北京市有多少辆车?每辆车单位时间平均需要多少油?可不可以让我看看北京市的地图?可不可以告诉我北京市平常运行车辆的大概分布情况?等等。其实这也是相当于在采集数据;当把这些基本数据拿到手之后,加上运用正确的数学方法,这个问题就基本可以回答了。
顺便说一句,一般来说,如果申请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正式员工的话,需要通过八个人的分别面试,大约每人一个小时面试时间,总计大约八小时。所以来参加面试不仅是紧张的脑力劳动也是繁重的体力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