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好”就是希望同学们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基础,能够有能力去探索所面对的技术难题。我们常常对同学们说:做研究和体育比赛很类似,就是看谁能够做到速度更快、水平更好、结果更好;但是也有不同之处,那就是体育比赛还可以有亚军和季军,而做科研则只有冠军,否则你连发表论文的机会都没有了。
在企业里面,研究院就是公司的智囊团。微软研究院所关心的是未来几年乃至几十年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我们所从事的大部分科研课题都是前瞻性的,前人没有做过,难度也很大。这就需要很多人在一起合作,因此我们要求来申请实习生的同学们“态度好”。态度好就是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充满激情,要能够与人合作和沟通,要能够尊重伙伴并与团队伙伴相互支持。
因此,总结下来就是:数学好是基本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编程好是基本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态度好是具有优秀的团队精神,能够并善于与伙伴合作。当然,最基本的、也是特别重要的,就是人品要好,遵纪守法。
怎么能“对得起”实习生
研究院曾经为实习生多次举办如何做科研以及如何写学术论文的讲座。例如:张亚勤院长主讲如何写论文、沈向洋院长主讲如何做科研等等。记得沈向洋院长曾经很形象地用枪扎一条线、棍扫一大片来形象地说明,做研究首先要看准一个问题深入地做下去;然后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迅速成长。
如何为实习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让他们迅速地成长,是每一个导师都要面临的问题。我们的体会是,在项目开始初期,导师要先做好作业。
首先,我们会和每个学生开会讨论他们的个人研究兴趣,了解同学的想法;如果他暂时没有想好要做什么题目的话,就给他一些例子,并且结合他的专业背景和个人兴趣给他一些建议,供他选择。这样经过一段不长的时间,把最适合他的题目基本选定。
然后,根据所选定的题目,会先和他一起去读30篇左右的研究论文。其中要求他大概了解这30篇文章讲的是什么,对其中的最相关的5-10篇要基本上搞清楚技术的细节,此外他自己要按照论文的方法去实现其中1-2篇文章的算法,然后向整个研究小组报告他读论文的体会和对论文的分析,组内成员大家一起向他提问和建议。这就要求实习生必须读懂有关的文章,否则很难通过大家的提问。
这样下来,实习生可以从整体的研究状况、最相关的算法细节、以及最核心的算法实现等几个方面快速入手,迅速对该领域的前人工作有个整体的理解。然后,针对我们的课题,讨论和提出我们的解决方案。
顺便说一句,我觉得指导学生本来就是需要导师付出大量的劳动,否则对不起这些学生的前途和未来。
挑战“牛人”挑战“权威”
许多同学在开始看论文的时候,总是说某某的工作多么牛(的确如此),但是问他这篇文章的不足是什么的时候,往往就不敢理直气壮地说。
其实,我们看文章的目的有二,首先是向作者学习;其次是看看我们自己还有什么机会,或者说:把前人的不足找出来,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要想更上一层楼,就必须超越前人。
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上是没有权威的;更不存在什么都正确的专家。科研不同于开发,科研是允许失败的。我想好像没有任何一个优秀的科学家没有经历过失败;但是,我们可以尽最大的努力去减少失败的机率。这就需要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围,需要集体的智慧。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顶过诸葛亮。
目前,无论出于怎样的原因,我们国内培养的很多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那就是不愿意或者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特别是针对老师或者某些“牛人”提出的一些学术观点或者看法。其实,这既不意味着尊重老师和前人,也不利于开展正常的学术讨论。如果导师不对此加以正确的引导,则会非常不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