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总部的印度朋友Raman Chandra,他参与马可波罗计划到微软亚洲研究院访问五个月。他的太太Koty Jane后来也来到北京。他们伉俪在北京度过了难忘的时光。
在此期间,我和我太太还有女儿星美曾经在一起有过交流,吃饭,聊天,很投机。在他们离开中国之际,我感觉恋恋不舍,于是就用微软对联把他和他太太的名字输入,对出一个横批,作为离别礼物赠送给他们。
上联:陈睿蒙
下联:简凯迪
横批:展翼鹏程
我还记得张亚勤曾欲送即将退休的微软雷德蒙研究院前院长凌大任一个礼物。他的秘书要求我写几句古雅的中文以表心意,供亚勤参考。我绞尽脑汁,写不出来。于是求助微软对联。我把凌大任名字嵌入到上联里,输入 “纵横意气凌大任”, 结果系统对出“上下春风倚青云”,横批是“锦绣江山”。
在微软深圳移动部门和微软MSN部门同事的支持下,我们的系统很快实现了手机版本。通过短信或者彩信方式可以获得下联和横批。2006年末,经理们到香港参加中文大学举行的第一届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实验室会议。回来之后在珠海短暂停留两日继续讨论公司业务。我因为要去探望我在深圳工作的哥哥,就又逗留了一日。李世鹏因为要去台湾做一个特邀报告,因此也逗留了数日。晚上的时候,我和李世鹏在蛇口的一家酒吧喝啤酒。酒吧在一个轮船上,坐在船上可看到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际。水光澹澹,微风习习。远处的香港如同海市蜃楼一般漂浮在海月之间。李世鹏诗兴大发。出上联:远看香港朦胧灯景。他把上联发用手机发短信给对联的服务器,马上收到了系统回复的一个短信:“看看您的大作吧,上联:远看香港朦胧灯景,下联:遥望神州寂寞月光。还满意吧,回复88看更多内容。回复8+文字,重新出上联。”世鹏又出上联:“春花秋月何时了”。系统回复 “暮雨朝云去不还”。这样一唱一和,不觉夜色已深了。真有“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之境。
电脑对联成功决
我经常在想,为什么这么一个听起来有点天方夜谭的项目居然获得了如此大的成功?到底有哪些地方值得今后的工作借鉴呢?
首先我认为,得益于沈向洋的匠心独运的选题。在此之前,重庆大学陈廷槐教授曾经给我写过一封信,寻求在计算机自动生成诗词曲联领域的合作。当时为此事跟沈向洋请教过。沈向洋认为这个题目太难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生成的诗词的意境和表达形式可能是发散的。很难说什么是对的,什么不对的,因此不能有效地评价,而能够进行自动评价是关系到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们认为对联需要首先输入上联,然后输出下联。两者已经要么相对,要么相合。在形式上,上联、下联要符合平仄,字数、词数要相当,而且上下联文字使用的规律要一致。譬如上联出现了叠字则下联一定要出现叠字,上联出现了叠音则下联一定要出现叠音。因此在形式上也有衡量的标准。而且,从机器学习的角度来讲,输入是上联和输出则是下联,结构非常清晰,便于学习。
我们也讨论了项目的重要性。对联的研究,看似小题目,却牵扯大问题。首先,依靠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帮助振兴和普及数千年中华文化,于国于民都是大事。在学术研究上,因为涉及到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机器翻译的重要算法的研究,对推动以上学科领域的发展也大有价值。
第二,我认为本项目的成功,得益于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创新文化。微软研究院历来鼓励创新,不怕失败。因此,这样一个大胆的项目得到了沈向洋院长和继任的洪小文院长的大力支持,
第三,这个项目涉及到自然语言处理、网络挖掘、网络服务、界面设计。需要上述种种领域的人才通力配合。微软研究院各个方面的人才济济,而且大家配合默契。良好的组织管理和团队精神,保证了这个项目的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同时这个系统也是许多来自不同学校的实习同学一起努力的结果。在此,特别向参加本项目的所有同事和同学表示诚挚的谢意。
许多人问我下一步的计划。我在想,利用微软对联技术,应该可以试一试绝句和律诗的自动生成了。但愿能够做出来,把中华文明发扬光大。
作者介绍:
周明,从2001年至今,担任微软亚洲研究院自然语言处理组主任。从事自然语言处理有23年历史。在1999年加入微软之前,曾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自然语言处理研究组的负责人。他是中国第一个中英机器翻译系统CEMT-1的研制者,在日本连续10年 (1998-2008) 市占率超60%的中—日、日—中机器翻译产品 “J-Beijing”的发明人。他领导的自然语言组在中文分词、跨语言检索,机器翻译等国际竞争中均获得第一名的佳绩。目前他担任《计算语言学》、《机器翻译》、《亚洲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等国际学术期刊的编委,还曾任世界计算语言学会议、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领域主席,亚洲信息检索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他的信念是第一要做对的事,第二要用简单的方法,第三要做认真和执着的人。他业余时间喜欢读书,欣赏唐诗、宋词,当然还有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