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田多喜二的成功,就是在常人难以达到的境界中,不失时机地抓住了机遇,实现了事业的腾飞,这也是最值得他自豪并引以为荣的。
一般情况下,职场上成功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
如果我们有从一无所有的困境中奋起的勇气,那么就应该充满自信,面对工作中的不确定性和事业的失败,毫不畏惧。因为害怕失败没有任何用处,依靠勇气和信念,下决心去干,自然会有无穷的精神力量。但是,如果不借助智慧的双翅,不善于在波诡云谲的职场上敏锐地捕捉改变自己一生的机会,仅仅具有勇气和信念,仍然不可能展翅飞翔。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人
相传鲁班被茅草划破手指,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锯;牛顿见苹果落地,触发了灵感,发现了万有引力;伦琴在实验时,从手骨图像中,发现了X射线;耐克鞋受人喜爱的原因,一部分归功于采用了“华夫糕式”的鞋底,使鞋子变得轻巧美观……这些都是人们平时既有知识的积累,同时又通过灵活的思维方式发明的。
从客观条件讲,机遇的产生和利用需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如自由的科研氛围,平等的择业、工作机会,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程度等。例如,改革开放后,中国才涌现出了大批锐意进取、勇于开拓的改革家,而在“十年动乱”中,他们就没有这样的机遇。又如,只有计算机高度发展和普及的现代社会,才使得大批优秀软件开发商大有用武之地。
头脑灵活,才不会错失良机。
即使是碰上好运气,但如果思想没有准备,头脑不敏锐,或者粗心大意,结果都会使机遇丧失,错过利用机遇而获得成功的机会。在弗莱明以前,就有其他科学家见过青霉素菌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现象;在伦琴以前,已经有物理学家注意到X射线的存在;琴纳家乡的不少人都知道感染过牛痘的人,能免生天花,特别是那些挤奶工,但是,由于他们不以为然,而错过了成功的机会。
许多员工都认为,能否获得机会,主要是看运气的好坏。
其实,运气的基本要素是偶然性,但它对于任何员工都是一视同仁的。也就是说,所有员工“交好运”的可能性一样多,在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关键在于有的员工把握了,有的员工没有把握。
如果说好运和机会有什么偏爱的话,那就是爱因斯坦所说的,它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如果你为获得机会作了准备,一旦条件成熟,好运也就自然而来,犹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缺少的并不是机遇
一次难得的机遇,可能同时出现在成千上万名员工面前,而许多人却看不到。因此,任何人都没有权力抱怨缺乏机遇。
始终找不到机遇的只有一种人,就是那些根本不打算利用机遇的人。
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员工总是长吁短叹,认为自己没有成就大事业的机遇。其实,我们不妨对比一下那些成功的企业总裁,就可以发现,这些员工缺少的并不是机遇,而是发现机遇的眼光。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机遇是针对全中国人民的,为什么有的人发了财,有的人却仍然一贫如洗呢?个体经营是人人可为的,为什么有的人摆地摊便赚了大钱,有的人却只满足于按月领工资呢?
1987年5月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从“信用社”的基础上改造成股份银行的深圳发展银行,以自由认股的方式,首次向社会发售人民币普通股万股。人们对此是什么反映呢?“极为麻木”,观望者居多,投入者寥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