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亚特兰大市,在举办奥运会之前,其实不过是一个很少有人知晓的城市。而它的闻名于世,要归功于比利?佩恩的伟大勇气与不懈的努力。
当比利最初在产生申办奥运的想法时,就连他的朋友都怀疑他是否丧失了理智。但是他相信自己的想法,并坚信最终的结果只有在行动之后才会出现。
他放弃了律师合伙人的职位,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活动中来。他开始四处奔走,并以最大的努力获得了市长的大力支持,组成了一个合作小组,然后又用极大的热情说服了众多大公司向他们的小组投入了资金,并且在世界各地巡回演讲以寻求支持。他们邀请国际奥委会的代表共进晚餐,以增进代表们对亚特兰大的了解。
时间一点点地过去,最终,比利?佩恩和同伴们的努力赢得了回报,国际奥委会打破了传统做法和惯例,将1996年奥运会的主办权交给了第一次提出申请的美国城市亚特兰大。
比利曾这么说道:“我一直都不喜欢周围消极的人,因为我不需要有人经常提醒我们成功的可能性不大,我们需要那些积极向我们提供策略和解决问题方法的人。有意识地做出决定,从自己的失败中学习经验教训,最终我们实际上是靠自己来做事。”
故事中也提到了,就连比利最好的朋友都认为他有些失去理智了,放弃了良好的工作和优厚的报酬,去“傻傻”地做那些吃力不讨好的事。
我们通常认为的“傻”人,往往确实都有一股“傻”劲,凡是他们认定的事,都会坚持地做下去,并且还要做到最好。即使中间遇到再大的困难,也决不放弃。
比利和他的团队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功,就是因为他们非常明白这样个道理,无论期待怎么样的结果,都只有在真正行动之后才会出现。
这是任何人,特别是一个公司员工在面对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的项目时也应该牢牢记住的一点。只有这样你才会真正鼓起勇气去面对一切困难,从而获得在别人或者自己看来都是不可能的一切。
李波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个研究所,这个研究所的大部分人都具备硕士和博士学位,李波感到压力很大。
工作一段时间后,李波发现所里大部分人并不是很敬业,对本职工作很不认真,他们不是玩玩闹闹,就是搞自己的“第三产业”。
而李波却没有像那些人一样,他觉得既然自己在这里工作,就要好好干,一定要干出成绩。
于是李波一头扎进工作中,从早到晚埋头苦干。这样他的业务水平提高得很快,不久就成了所里的“顶梁柱”。时间一长,逐渐受到所长的重用,让所长感到离开李波,工作上就好像失去了左膀右臂。
不久,李波便被提升为副所长,而老所长年事已高,所长的位置也在等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