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猎媒体的赖特”,这一主题令人痴迷,却没人把它研究得非常透彻。赖特总是很注意媒体在怎么描写他,还有他能从宣传里获得什么好处。他永远都在传扬自己的早期作品,借以招徕生意——有人认为他在刚开始跟考夫曼合作的时候给他寄过一本自己的作品集。他还不厌其烦地邀约重要人物加入他的社交圈,例如他曾给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连珠炮似地发去了信件和电报。
赖特凭着天生就有的公关能力,即使在那段从1922年持续到1935年的惨淡时光里,仍然做到了让众人皆知有他这么一位多姿多彩的老傻瓜。例如,他确保所有人都能了解到他在东京设计的帝国饭店的抗震胜利。他利用的还不仅是久经历练的媒体:好几十年里他都经常出现在《女士家居杂志》和《美好家居》上,在1930年代初还不断出现在主流媒体中,比如《读者文摘》上就发表了不止一篇而是两篇奉承他的文章。赖特的《自传》在1932年出版,五年以后他与人合著的《建筑与现代生活》(ArchitectureandModernLife)也出版了,这都是重要的文坛大事:有二十多家报纸对这两本书发表了评论。
我们找不到档案记录来证明赖特专门为流水别墅发起了一场公关战役,但是至少有一些证据表明,他朝那个方向做过努力。诸般努力主要利用了他自己的人格角色、流水别墅大胆创新的结构及形式、精心安排的别墅照片,以及“流水别墅”这个名字本身。自从1880年代以来,赖特就在精心构建自己的人格角色,加上他用词生僻的言谈风格,这就保证了当流水别墅在1938年引起举世瞩目的时候,人们不仅会把它看做一座建筑,还会认为这是一部伟人戏里的一幕:美国最伟大的建筑师起死回生。
赖特明白,蛮不讲理既能让言辞有力,又能塑造形象。我们已经见识过他的所作所为:他在1930年代前后发表了他早期作品的几份图纸,这些图纸经过篡改,为的是显示出他比包豪斯还要早一代人的时间就在用包豪斯的风格做设计了。赖特为数不少的古怪建筑方案都纯粹是为了耸动视听才做成那样的。例如,他在1956年做成的极受追捧的“英里高”摩天楼方案就只不过是一个投机的概念,但这个方案让他在全国出了大名,而此时恰好是密斯·凡·德·罗正在超过他,成为全国最受称赞的建筑师的时候。
把建筑当成宣传来做,这种想法不但被运用在理论探讨方案中,也被运用在实际建筑项目里。在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无拘无束的建筑体外面包裹着钛板,这本身就成了建筑的公关手段。与此类似,罗比住宅戏剧性的悬挑结构以及流水别墅的国际风格特点,都切实保证了批评家们会对这些建筑发生兴趣。我们此前已经看到,在流水别墅,两处最上相的设计特点就是水流穿过建筑的画面以及楼上的挑台比楼下飞得更远的做法。至少后一个特点似乎纯粹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宣传这座别墅才想出来的,又或许这两个特点全都属于这种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