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时代特征,对兴趣进行全面管理更需要理智。
总之,要引导孩子充分利用兴趣,调控自己、更新自己、发展自己。
四、每个孩子都是聪明的
所谓聪明就是“耳聪目明”,“耳”和“目”都是人重要的感知和学习器官,而所谓“耳聪”就是能敏锐地感觉到一般人无法领悟的东西,“目明”则是能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实质。
我们先从生理上来了解人是怎样变得聪明的。现代脑科学研究发现,大脑皮层是由许许多多的神经细胞组成的,这些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神经元就像一棵小树,分支的树冠部分有许多树状突起,叫做“树突”。
“树突”像灌木丛那样围绕着细胞体,树突的表面积很大,约占神经元总表面积的80%。而长长的树干和树根,叫做“轴突”,又叫“神经纤维”,它们的末端分布于其他组织中,形成各种神经末梢。轴突细而长,一个神经元上有一条。
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并不是互相联结的,而是像平行线那样中间隔着一条间隙。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相邻接的部位叫“突触”,人之所以能学习,靠的就是这些微小却数量众多的突触的传递。
人在思维时,信息的主要表现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从一个神经元经过突触,传到另一个神经元,这时,前一个神经元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作用于后一个神经元,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像接力赛一样把信息传递过去。突触越多,传递信息的能力越强,脑细胞之间建立网络的范围就越大,通路就越多,脑的机能就越发达,人的智能也就越高。
神经冲动是可以人为设计的,其核心就是怎样想问题,多想了,想活了,神经冲动就可以一个个实现,人就是这样变得聪明的。而对于孩子来说,主要是引导他们对称着想,发散着想,整体地想,倒过来想。事实证明,这“四想”是启动大脑神经元的关键,经常这样进行训练,孩子也就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1.对称着想,才能想得通
世界是由对称构成的,比如有女就有男,有父就有子,有左手就有右手,有左耳就有右耳,有上就有下,有前就有后,有虚就有实,有白就有黑……所谓对称就是美,是对称使世界真相大白。
所以要想得通,在想问题的时候。就要考虑对称着想,知其一,必知其二。引导孩子思考问题的时候,时时注意不能只考虑一个方面,还要考虑与其对称的那个方面,两者联系起来思考,在对称中间的夹缝,就是思想的通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