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所谓比较出真知,也是对称着想的进一步发展,思考问题的方向确定以后,不可单独一个劲地“死磕”,一定要找到一个参照物,比较着想,才能想得通。
2.发散着想,才能想得开
创造性思维的三个特点是:一是思想的流畅性,想得开阔、敏捷,没有阻碍;二是思想的变通性,想得灵活应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三是新奇独特性,异想天开,与众不同。举一个例子,玻璃杯能做什么?如果孩子回答是:喝茶,喝水,喝啤酒,喝可乐,喝牛奶……一口气说出几十种用途,这表明了思想的流畅;如果再问孩子,孩子回答是:装盐,装味精,装洗衣粉,装烟灰,打狗……这表明了思想的变通性;如果接着问孩子,孩子的问答是:不喝也不装,把它打碎,把玻璃渣子锤成玻璃粉,把粉染上颜色,用来作为原料制作彩色玻璃粉工艺画,这表明了思想的新奇独特性。
3.整体地想,才能想得准
任何事物都是某一个整体事物的局部,任何事物又都是另一些局部事物的整体,比如地球是宇宙的一个局部,而地球又是中国的整体。所以要把事情想得准,就要整体地想,整体效应有两个方面,一是再大的整体都应当是另一个更大整体的局部,二是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
举一个例子,春秋战国时期,有一次,齐王与田忌赛马,每人各选上中下三种马进行比赛,胜者可得千金。以同等级马相比较,上对上,中对中,下对下,则田忌胜败未卜,怎样才能有绝对胜利的把握呢?田忌的谋士孙膑给他献了一计:以下马对上马、以上马对中马,以中马对下马,结果田忌两胜一负,赢得了千金。这就是整体效应,一方面看,孙膑是田忌所有谋士整体的一个局部,田忌是齐王所有大臣整体的一个局部,齐王以及齐国是春秋战国整体的一个局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局部。中国历史是世界历史的一个局部……另一方面看,如果上对上、中对中、下对下进行比赛,即部分对部分,只从部分出发,不从整体出发,则胜负无绝对把握,后来孙膑从整体出发,来一个重新组合,结果稳操胜券,这样的整体就一定大于各部分之和了。
4.倒过来想,才能想得活
如果在思想过程中,把注意力集中在与一般人不同的方面,可能较快地想出新的成果,如果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大家已经注意或者已经成为共识的事实上来,那就只能跟在别人后面追赶,不能有新的创造,这是科学发展史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