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科学地用别人的孩子做比较
我们经常会使用比较的方式来激励孩子,比如,“你看谁谁得了100分,你才得80分,你真笨,没出息的东西”或者“人家就是聪明,智商一定高,而你呢,认命吧,天生就比人家笨”等等,比较是很正常的,但消极的比较将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自尊心是孩子最宝贵的东西,没有自尊心就不可能有成就感。所以比较一定要掌握分寸,科学比较的出发点是鼓励,而不是诋毁或者发泄,比如可以这样比较:“你看,他那样做倒不错,你也可以试试这样做,没准你做得更好。”
(3)注重过程,淡化结果,努力为孩子减少消极压力
过程评价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只注重一时的分数,而不考虑整个过程,容易将孩子逼进心理的死胡同里去。高明的父母总是能将过程看得比结果重要。
3.感恩
只有懂事的孩子才能好好学习。在求知欲的几个接口中,让孩子懂得感恩,实质上就是培养孩子懂事,这样,孩子就能理解父母的苦心,并通过努力学习回报关心呵护自己的师长。
也许很多人说,爱孩子是不需要回报的,所以寄希望于孩子的回报心理本来就是不可靠也是违背教育之责任的。
有人曾经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100名优秀大学生进行了学习规律个案调查,其中有66名学生在中学时期曾明确地把“回报父母的苦心”作为重要的学习动力之一。
这是现实的,而且从教育的原则出发,培养孩子健康的亲情体验,形成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样也可以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学习上来。
关于让孩子懂得感恩,我们为父母提出了以下有效建议:
第一,不要包办,不能让孩子习惯于被包办代替。这样孩子就会认为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第二,不要让孩子太容易得到东西。所有的父母都愿意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尽管父母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孩子往往感觉不到它的来之不易。所以满足孩子的愿望应当学会量力而行,必要时可以设置步骤,一步一步地去满足他。
第三,让孩子受一些挫折。特别是让孩子通过一定的努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即使偶尔受挫也是没有关系的。
第四,可以经常和孩子讲讲自己的工作艰辛和苦恼。这样,孩子才能在体谅和感恩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