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这位男孩真的完完整整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那位老师还曾经带着自己的学生来到农场露营,离开之前对这位已经长大的学生说:“初中的时候,我曾经给你泼过冷水,这些年来,我也对不少学生说过这样的话,幸亏你有这种毅力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父母或者老师对孩子梦想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发展方向,无论如何,都要珍视孩子的梦想。诱发孩子的求知欲,第一个接口就是让孩子不断有梦想,并在梦想的熏陶中去做每一件事情。链接孩子梦想的明智之举:
一是千万不要对孩子的梦想泼冷水,哪怕孩子的梦想看起来非常可笑;
二是告诉自己,同时也告诉孩子,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三是引导孩子将自己的每一个梦想描述出来。用图,也可以用表格,当然也可以写一篇题为《我有一个梦想》的作文。
四是与孩子共同探讨研究实现梦想的必要条件以及努力方法,并将学习的意义建构在每一个梦想上。另外,经常与孩子一起温习他的梦想,感受美妙本身正是梦想的根本意义。
2.成就感
成就感通常来源于对困难和逆境(概率50%)的不断克服以及反复成功之后的不断获得认同与反馈。满足了孩子的成就需求之后,他就会获得稳定的成就感。在100名孩子中,其中大约有75名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成就需求,并以追求成就满足为做事学习的主要依据。
因此,就教育的意义而言,给予孩子积极的评价是帮助孩子获得成就感的唯一通道。
积极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及时准确反馈,发自内心地去欣赏孩子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
父母需要做一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进步,小进步小激励,大进步大庆祝,优秀的教育者总是能敏感地发现孩子的每个变化,并及时做出表示,或者是一个眼神,一句赞扬的话,一张表扬性质的纸条等等。
如果没有这种习惯,那么应当努力去形成这个习惯,孩子在学习上出问题,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家长或教师没有善于发现的眼睛。需要强调的是,欣赏是精神概念,我们有足够的证据说明,物质奖励并不能形成孩子稳定的成就感,物质上的馈赠和奖励仅适合于增进感情,比如生日时为孩子准备一份很好的礼物。关于学习,我们反对使用物质奖励,因为它与成就感没有必然的关系,甚至容易转移并削弱孩子对成就感的积聚、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