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的宇宙》影片谈到量子物理学、多维度空间、平行宇宙概念的弦理论弦理论,根据加来道雄《平行宇宙》书中的解释:“如果你有一架超级显微镜,可以用来窥探到电子的中心去,那你所看到的不会是一个点状的粒子,而是一根振动的弦;如果我们弹拨这根弦,它的振动就会发生变化,其电子说不定会变成一个中微子,再弹拨一下,它说不定会变成一个夸克。事实上,如果你用合适的力度来弹拨它,它会变成任何一种已知的亚原子粒子,就是以这种方式,弦理论可以毫不费力地解释为什么有如此多的亚原子粒子;在超弦上没有别的,只有可以弹拨出来的各种不同的“音符”,做一个模拟来说,在小提琴上,A调、B调或升C调都不是本质所在,只要简单地用不同方式弹拨这根弦,就可以发出音阶中所有的音。电子与夸克都不是具有本质性的东西,弦才是本质性的东西,事实上,宇宙中所有的亚粒子都可以被视为弦的各种不同振动,别的什么都不是,弦上所发出来的各种和弦就构成了各种物理学定律,我们可以把整个宇宙看成一首气势恢宏的弦乐交响曲。”、以及它最新版本的M理论……,让我瞬间理解了所有关于平行宇宙、时光旅行为主题的电影,包括:《黑洞频率(Frequency)》、《居家男人(TheFamilyMan)》、《时光机器(TimeMachine)》、《灵魂啊!你在何方?(PossibleWorlds)》、《罗拉快跑(RunLola)》、《蝴蝶效应12(TheButterflyEffect)》、《灵幻夹克(TheJacket)》、《偷天情缘(GroundhogDay)》、《如果能再爱一次(Ifonly)》、《滑动门(SlidingDoors)》、《初恋50次(50FirstDates)》、《重回17岁(17Again)》、《扭转时光机(HotTubTimeMachine)》、《盗梦空间(Inception)》等等。这些电影对我而言已经不是科幻片,而是真的可以拿来“玩”人生的参考模板。
因为我对“平行宇宙”这四个字有着很多的想像,促使我去找了一本《平行宇宙》(ParallelWorlds加来道雄(MichioKaku)著,重庆出版社),里面提到:斯坦福大学的俄罗斯物理学家安德烈·林德(AndreiLinde)提出一个想法:一小片宇宙可能突然膨胀、发芽,萌生一个“女孩”宇宙或是“男孩”宇宙,这些宇宙又可能萌生另一个婴宇宙,如此不断进行下去,创建“多元宇宙”,这理论叫做“永恒的、自我再生的膨胀”,膨胀是持续的、永恒的,大爆炸始终都在发生;越来越多的理论证据支持多元宇宙的存在,如果这是真的,它将统一两种重大的宗教神学:“创始”和“涅槃”,在无始无终的“涅槃”中不断发生“创始”。
我的各式身份,每一段新演化,都是以好奇为开始,如同我的旅行,我就是想知道,在希腊的我,跟在台北的我有什么不同?在印度的我,与在北京的我有什么不同?所以我是以旅行来实验并观察自己的可变可塑性。回顾我的成长演化史:我小学时喜欢画画,因为画画可以安安静静地与纸、与颜色共处,不被打扰;国高中时,因为要升学考试,无法随时随地画画,所以在课本角落写诗就成了我的创作出口;大学广告系因为要专业实习,所以在广告公司里写着像诗般的文案,就成了我的新生存之道;等到毕业,我为诚品书店写文案,就成了想当诗人与做广告人之间的新出路;同一时间我为高薪的房地产广告公司写文案,研究建筑并参加西班牙、北欧建筑之旅,就成了我的新兴趣;28岁前写广告文案的业余时间,我都在写旅行主题的专栏,这就是我预备成为作家的平行路径;28岁出版第一本我的广告文案作品集《诚品副作用》,让我正式成为作家(接着出版旅行、美食、数字艺术、爱情、创意等不同领域的书),同年考上广告硕士班,并在大学兼课教文案,于是我的新身份:“大学老师”就自然而然地演化出来了;当了老师几年后,把教书心得写成了《十四堂人生创意课》,于是瞬间跨足教育这领域,就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在同一时期,因为很爱看电影,且自己已经有了知名度与影响力,所以会有很多电影公司主动提供免费看试片的机会,于是就演化出了“影评人”、“影展评审”的新身份;2007下半年到北京大学来读博,博导陈刚老师在一开学就让我教研修班与本科三年级生,让我在初到北京这块陌生的地方,因带着过去的养份,瞬间让我就地同时长出“博士生”与“北大老师”这两个身份,同一时间也出版《诚品副作用》、《广告拜物教》、《十四堂人生创意课》简体版,所以一落地就3个身份同时运作:“博士生”、“北大老师”、“作家”;至今到了2010年底,我在北京已经进入第4个年头,已举办过无数场大学巡回演讲、接受过无数次的媒体采访、也已出版了十多本简体著作,因已在这里累积了相当的知名度,所以成为广告代言人,旅游外景节目主持人是很自然而然的事;现在又因为喜爱研究人体的奥秘,所以每周花18小时去上中医课,并同时开始设计创意商品、计划全球心灵之旅、准备开始写剧本──以上这些新身份、新工作,都不是我自己去争取的,因为当我把鲜活的生命泉源挖掘出来,自然就有各式各样的水道等着引我的水,我只需顾好我的泉源不断,就不必担心没有水道、没有生路可走。这些经验,也是我在写《十四堂人生创意课1》第二堂:《如何开挖自己的生命穴脉》、第三堂:《如何画一张自己的生命蓝图》这两篇的根据。
所以当你们听了我“简历”,如果你是那位记者,你还会问:“你在广告文案、广告代言人、作家、大学老师、博士生、影评人、主持人这么多身份里,你最喜欢哪一个身份”这样的问题吗?如果你也是如此用心真实地去生活、无设限地探索并演化生命的各种可能,就不会再问这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