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假如泰坦尼克事故一个世纪后发生

奔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生活:流动的世界 作者:高邦仁


碧海蓝天,风平浪静。突然,海军某部一艘舰艇的发电机发生故障。机电长立即用“舰船装备远程维修技术支援系统”与后方的技术专家进行视频沟通,半小时内就排除了故障。该系统自投入运行以来,已完成多次海上重大演习和舰船出访的装备保障任务,成为我海军装备信息化技术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2009年6月15日,发布在《解放军报》上的一条新闻。

这个新闻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电影《泰坦尼克号》。虽然是电影,却是一段真实存在的历史。

20世纪初,由英国白星航运公司(White Star Line)耗资7500万英镑,制造了这艘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豪华客轮,被称为是“永不沉没的船”或是“梦幻之船”。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敦出发,计划中的目的地为美国纽约。1912年4月14日晚11点40分,泰坦尼克号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1912年4月15日凌晨2点20,分“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走完了它短暂的航程,缓缓沉入大西洋这座安静冰冷的坟墓。由于缺少足够的救生艇,1500人葬身海底,造成了当时在和平时期最严重的一次航海事故,也是迄今为止最为人所知的一次海难。

事件发生在20世纪初,无线电技术刚刚被发明不久。而一个世纪之后,铱星系统已经上天,无线接入技术日趋成熟。如果“泰坦尼克号事故”发生在这个时代,悲剧也许不会重演。至少,当撞上冰山后,可以在第一时间发出营救信息,远方的维修人员也可在第一时间指导其进行远程维修。

事实上,在遥远的另一片海域,美国海军海下作战中心早已提出一个叫做NCM的方案。当潜艇遇到麻烦时,船员使用摄影机拍摄故障设备的图像。远在海滨基地维修中心的专家借助网络实时看到这些图像以及分布在潜艇上的传感器,对故障设备进行系统测试。根据测试结果,维修专家通过电子邮件向潜艇发出指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美军来说,远程维修技术还有不少花样。你听过“可穿戴计算机”吗?它适用于不容易访问台式电脑或不能使用笔记本型电脑的地方,或者要求操作人员不能用手去操作计算机的地方。无线局域网(WLAN)、大容量存储器、持续语音识别、音频I/O设备、个人显示器、输入设备、便携式计算机、电池……当这些平常的技术组合在一起,就诞生了这种奇妙的产品,实现外场维修和维修中心之间的交互式远程维修和会诊。

“可穿戴计算机是人机合一的产物。计算机虽然代替不了人,但可以增强人的能力、感知,使人真正拥有三头六臂。”中国计算机学会可穿戴计算学组组长、哈工大可穿戴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杨孝宗教授说,并向我们描述了这样的场面:大楼起火,烟雾笼罩,消防员通过随身的可穿戴机迅速判断其在整个楼房中的位置以及幸存者的方位;灾情突然发生,救护人员通过可穿戴机进行远程会诊;飞机需要紧急维修,维修人员通过可穿戴机边阅读存储器中的维修手册,边与总部沟通……

我们有理由相信,假如泰坦尼克号沉船事故发生在今天,历史或将改写,1500多个生命也将有着不同的命运。但这都只是假设。从惊心动魄的海难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海军军舰这样高难度的技术故障都可以通过远程维修搞定,更别说那些生活里的小麻烦。

电脑坏了,冰箱失修,手机出故障……这些再也不是难题,只需一个按键,屏幕上远方的维修人员就会立即帮你诊断,教你怎样操作,直到一切恢复正常。

车坏在路上,你用手机拨通售后服务人员的VoIP电话,然后拍下可能的故障区域发给对方,甚至你们可以保持视频通话状态,他初步诊断后为你播放一段预先录制好的关于换胎操作的Video,指导你一步步操作。整个过程都将被汽车服务商的系统和你自己的手机记录下来,已备将来的服务调查和保险纠纷。

2009年,河北省人保财险公司和当地的一家电信运营商携手,推出了远程车辆定损服务。全省各定点修理厂采用2M光纤电路接入该平台,通过2~3台定点摄像设备及1台手持移动设备,即可实现对定损车辆图像的调看、视频录制、语音对讲等功能。以前需要花上老半天时间解决的定损环节,现在只需要10分钟。

“如同5年前的互联网一样,远程服务业界正经历着由‘’到‘’的革新。第一代远程服务以电脑维护为主,而新一代的远程服务更注重用户的需求,使用户成为整个服务的核心。如果说第一代远程服务是‘维修工’,那新一代的远程服务就是‘好伙伴’,用户可以放心地把所有电脑问题都交给它,而不必担心它告诉你这不在其服务范围。”一位电脑维修人士分享着他的体会。

灾难、打击、意外总是不期而遇。虔诚的人们习惯双手合十仰望天空,而现在我们应该低头看看电脑或手机屏幕,救星的面庞也许就在上面浮现。

“看见我的倒霉经历了吗,就在刚才!”

“不算太倒霉,让我们现在开始解决所有麻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