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1 国际油价波动的微观机制(3)

石油的逻辑 作者:管清友


量峰值。石油峰值还存在消费峰值和排放峰值。由于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各国在碳排放问题上面临“总量控制”,而碳排放强度是存在极限的,因此,一国石油消费量也就存在“天花板”。我估计,消费峰值和排放峰值越来越重要。石油峰值论影响深远,它不但会改变世界能源结构的版图,甚至可能改变世界经济和政治版图。

但是,仅是生产与消费所表征的供求因素远远不能解释2006年年初到2008年上半年之间国际油价的巨幅增长,即使将基本面的定义扩大到包括石油供应链上所有的因素也无法给出圆满的答案。如果说新增消费需求的推动是新千年以来的油价上涨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这一情况在次贷危机爆发以后完全改变了。从2006年中期至2007年中期,与中国总需求水平上升相伴的是石油价格下降,而中国总需求开始下降以后石油价格不仅不降反而继续快速上升。这个期间的中国总需求波动与原油价格波动出现了脱钩。也就是说,2006年中期以后,中国的需求不再是推高国际油价的最大因素。相反,来自产油国自身需求的增加和产量的减少,以及次贷危机发生后大量投机资本从证券市场涌入商品市场才是油价暴涨的基本动因。我们大致可以这样认为,国际油价在70~80美元能够反映供需基本面的情况。而80美元以上的国际油价则明显带有资金堆积的痕迹,具有很大泡沫成分。即便我们考虑了80美元之上美元贬值的因素,供需基本面决定的国际油价也不会超过100美元。2008年的7、8月,我们做出判断:如果按照目前140美元的油价来估算,国际油价的泡沫成分至少在50%以上,其后的价格走势则印证了我们的这一判断。

库存量既是供应系统,也是对抵消石油供应不足起关键作用的缓冲器。根据其主体、类型、地点、用途以及建立的原因,库存可分成许多种类。按其用途分,原油库存由部分一级库存及用于炼制成品油的二级、三级原油库存共同组成。一级原油库存又可分为商业库存(即工业库存)和战略库存(即政府战略储备库存)。但较为常用的划分方法是根据其建立的原因,将库存划分为非任意库存和任意库存。非任意库存是指保持世界原油供应系统正常操作的库存,主要由最低操作库存、海上库存、政府战略储备库存和安全义务库存构成。为支持一个正在增长的原油供应系统,非任意库存随全球原油需求的增加而上涨。任意库存是指可用商业库存,是高出安全义务库存量的部分,其原动力是经济利益,与价格紧密相关。主动增加库存,库存就变成了需求,使市场需求增加,而市场供应未发生变化,因此价格将随之上涨;反之,主动减少库存,库存变成供应,使市场供应增加,市场需求未发生变化,因此价格将随之下降。

但是,库存又在某种程度反映供需矛盾的激烈程度。一般而言,供需紧张时往往伴随低库存和高油价,供应充足时常常伴随高库存和低油价。以上两点表明,库存的变动与价格的关系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关键要看库存变动的原因。用近几年经合组织(OECD)石油库存与WTI 油价的月度数据来研究,样本取2000年1月 2009年3月的月度数据。图4-7为OECD 石油库存与油价的关系图,可以看出石油库存与油价基本上呈负相关关系,高库存伴随低油价,低库存伴随高油价。

图4-7 OECD石油库存与WTI油价关系

资料来源:EIA。

4.1.2 市场“感知”与石油期货价格

21世纪的石油市场具有以下两大特点。首先是市场的全球化。航运与通讯的发达使得石油能够从世界的一个角落运到另一个角落,中途还可以按照需求和价格的变化改变目的地。石油市场因此也演变成为一个公共商品市场,而石油安全也不再是任何单一国家的任务。无论一个国家多么强大,都不再可能独善其身地脱离国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