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突破“碳封锁”(3)

自救图强:后危机时代的中国崛起 作者:王俊峰


由此可见,发达国家对于构建碳货币的热衷,多半的原因还是希望借助中国在碳货币上的劣势阻碍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欧盟、美国、日本都在为碳货币摩拳擦掌,对于碳交易市场已比较发达的这些国家来说,碳货币是夺取货币信用优势的绝佳机会。而对于中国来说,由于中国在碳交易市场上是后到者,且因我国金融环境也并不成熟,因此要使人民币成为碳交易的计价和结算货币,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目前碳交易市场已被欧美等发达国家垄断,为突破碳货币的封锁,在碳货币这一新战场上取得优势,中国应该在这一市场上奋起直追。

第一,中国应构建、完善自己的碳交易市场。中国不应满足于“清洁发展机制”下最大供给方的身份,虽然基于项目的合作是碳交易的一部分,但在“清洁发展机制”下的碳交易中,中国企业进行碳交易的成交价格总是被压得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很多(某些项目中,中国企业卖出的核证减排量的价格甚至只有国际市场的一半);另一方面,从碳货币形成的路线来看,我国还是应该拓展标准化的碳交易领域,推进在碳交易中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的进程。目前,先进入世场的发达国家正在暗中构建碳交易市场的规则,为避免落于人后,我国应加紧构建并完善自己的碳交易市场,开发更多高端的碳金融衍生品,通过碳交易市场谋取碳市场定价权,使本国的碳交易市场与国际市场挂钩。2008年,我国北京环境交易所和上海能源环境交易所以及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已经成立,但由于相关法律的空白,这些交易所尚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碳交易。

第二,应解决金融环境及制度建设滞后问题。碳交易市场的背后必然需要有发达的金融体系作为支持,因此中国同样应该将工作重点放在加快我国金融业改革和成熟的进程之上。在国际市场上,碳交易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产品,早已成为各个国际金融机构投资的新业务。有报告称,碳交易正在成为对冲基金最重要的投资新领域,而对于中国的金融机构来说,碳交易还是一个非常新鲜的领域,因此少有人去尝试。对此中国应鼓励金融企业积极参与到碳交易活动中,此外,政府相关机构也应针对碳交易市场这一新型市场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这个颇有潜力的新兴市场,使我国的碳交易由低端迈向高端。根据报道,中国将于2010年启动国内碳交易市场,为了保证国内的碳交易市场能够在健康、高效、公平、透明的金融环境中运行,政府必须加快建设与该功能相配套的管理体系以及产品交易细则,以期能够获得这场“碳拉力赛”的入场券。

突破“碳关税”封锁

如果说碳货币是发达国家利用本国在碳交易市场上的优势以阻碍人民币在国际化道路上的前进步伐的话,那么碳关税则是发达国家打着环保、减排的旗号对中国实施的贸易上的制裁,并希望借由西方社会舆论的压力,胁迫中国在减排问题上做出更多的承诺。

碳关税一说首先由美国提出,其核心是对于无减排压力的国家出口的商品征收高关税。由于《京都议定书》中对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实施减排压力,因此拥有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出口大国双重身份的中国必将成为“碳关税”的首选目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