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这位父亲带着儿子走了三家商店,最后发现其中有一家店可以少花十块钱,而且质量很好,最后就买了这家的自行车。然后又用这十块钱跟儿子吃顿饭。
这种做法有人可能不太能理解,不就十块钱么,值得费这个时间和精力吗?不是这个道理,这种做法的作用在于让孩子知道了如何进行比较,他会发现原来买东西可以这么买,通过比较发现它的优点缺点,最后你发现原来可以用比较少的钱就能买到你需要的东西。
我在《参考消息》上曾经看到过一篇报道,说中国一个私立学校的孩子到日本去访问,平均下来,每个孩子花的钱超过两万多人民币。日本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但都对中国小学生的高消费感到惊讶,买东西根本不比较,这个挺好,那个也不错,那都买了吧。这件事在日本引起了人们的惊讶和讨论。
我到国外访问时,发现很多外国的青少年在买东西时也会比较,我需要什么,我需要的东西怎么能够更便宜更有质量。实际上这是一个生活态度,可以让我们学会选择。
所以,孩子从小就得做这样的训练,那么怎么有效地培养孩子的选择习惯呢?
拿看电视来打个比方,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研究电视报,这样在看什么节目时可以做选择,可以和孩子讨论哪些节目可以看,哪些节目不值得看。通过这种选择,你会发现有很多非常好的节目就不会漏掉,而且为了保证能看这个节目,之前需要做出时间上的安排。
这样的话,你就会发现孩子自己慢慢学会了选择,在生活中面临各种诱惑的时候,他也会做出一些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刚才我们讲到预防网瘾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一种支持性的人际关系,有一个问题,我想在这里给大家稍微补充一下,因为刚才那部分侧重讲的是亲子关系,这里要给大家讲一下师生关系。
最近这个话题也经常被人提起来,关于好老师还是好父母,很多人觉得好父母更重要,我也认为好父母很重要。但是,不可否认,老师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你有没有发现这样的问题?你孩子写作业你发现错了,你说“儿子,这个写错了”,“没错啊,我们老师就这样说的”。完了,你改不了。孩子说老师说的就像圣旨一样不能改,你怎么办?
我的建议是你也不要改,让孩子在小时候信任老师是很有必要的。有家长可能会说了,老师水平低,这不是误人子弟吗?
但事实上,如果孩子对老师不信任了,后面的教育就会很麻烦,孩子大部分的学习时间还是在学校里,如果对老师基本的信任感都没有,那在学校的那么多时间还怎么学习呢?
父母需要与孩子一起建立起一种支持性的师生关系。我就建议我们的父母首先要了解老师、尊重老师,经常和老师沟通,和老师要处在相互配合的关系中,这样的话,你会发现跟老师会处得比较好,不要简单地否定老师,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要表示理解,如果有问题可以找老师沟通。
我可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北京有一个五年级的孩子,回家说我再也不上学了我可不喜欢上学了,上学没意思活受罪,因为老师不喜欢我,同学也不喜欢我,学习我学不好,我也不喜欢学习了。
这妈妈说,儿子,你才五年级就不上学了,不上学你干吗呢?你就得上学去学本领。可孩子死活说不想上了,这妈妈就很着急,到处找人想办法找人咨询。
后来找到著名女作家毕淑敏。毕淑敏是我的一个老朋友了,在西藏当过军医,后来她写作成名之后又到北师大读了心理学的心理咨询方面的博士课程。
这位妈妈找到她,我儿子不想上学了您看怎么办呢。毕淑敏很幽默,说我给你开个处方吧,就拿纸写了个处方。这妈妈一看哭笑不得,咱们看看这处方是怎么写的:这个孩子有病,需要表扬,表扬一个星期。毕淑敏说,你把这方子拿给老师看看,可能有用。
这位妈妈没辙就把这处方给老师看了,老师一看说这什么大夫开的啊?这妈妈说军医开的。老师就叹口气说,你这个儿子还真没觉得有什么可表扬的。这妈妈说,老师,你就发发慈悲吧,我这孩子真的一点信心都没有了,你要再不鼓励鼓励他,都不肯来上学了。这位老师还是比较有慈爱之心的,说那好吧我试试看吧。
星期一,上课了,老师就看看那个男生,看来看去也没看出什么优点,老师心想,瞎表扬吧,某某同学今天上课很认真。那孩子一听老师表扬我了,太阳真是从西边出来了,于是腰板挺直认真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