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日本后,英二负责统管工厂的现代化进程,但是他仍然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使用资金。如果他不能确定是否值得购买一些有别于寻常的全新的机器设备时,他所采取的首要手段就是如何更高效地分配人力。在不考虑设备的前提下,他会把原先完成该项任务所需要的5个人削减为三个人,然后把需要三个人的任务交给两个人来完成。而如何使得这样的措施最终符合常理,这一任务则落到了大野耐一的身上,后者一直是英二的助手,后来成为人人皆知的TPS之父。喜一郎的JIT,加上英二从福特学来的机械设备的逻辑化配置,还有斋藤所推行的提高原材料处理效率这些方法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TPS的基础。
基于福特的"建议系统",丰田推行了一系列合理化措施。福特发展的这一系统,其目的就是为了从所有员工那里收集各种能够提升运营效率的主意。在英二接受培训时,他就亲眼目睹福特是如何有效利用这一系统,在提升工人士气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的。
英二想,"细想一下,如此一来,老板自己就能够采纳来自实际工作第一线员工的意见。在战前,很多时候,他通过寻求各种有利于提高效率的建议,并且奖励那些能够产生实际结果的员工从而提升了公司的表现,提高了工作积极性。这一点与福特所推行的系统看上去可能略微有些差别,但是两者所希望达到的目标是如出一辙的。"正因如此,英二希望能够找到方法在丰田内部推行这一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