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田忌为何赢了赛马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
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要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规则是三局两胜。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
田忌觉得很扫兴,比赛还没有结束,就垂头丧气地离开赛马场,这时,田忌看到了人群中自己的好朋友孙膑。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准能让你赢了他。”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你是说另换一匹马来?”孙膑摇摇头说:“连一匹马也不需要更换。”
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输了。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
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当然是田忌赢了齐威王。
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一慢两快,节奏的调整得到转败为胜的结果。
(二)节奏是平衡的艺术
变革中速度为什么重要?因为变革是一个过程,追求的目标是成功的效果,让组织成员感受到效果的时间当然越快越好,所以总有一些变革管理理论谈到“快速见效”的观点。
我们要谈的观点不同,那就是在中国大型组织中的变革,掌握节奏比强调速成更重要。
《礼记》上讲“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中国功夫拳法上讲究“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就是讲求快慢节奏的平衡。音乐中的节奏包括了音乐中各种各样的运动形态,既有轻重缓急,也有松散与紧凑;具体些说,节奏包括节拍和速度这两个概念,前者是指音乐规律性的强弱交替的运动,即拍点的组合,后者是指这种律动的速率。没有正确的节奏,就不可能有美妙旋律的音乐。
体育运动中也讲求节奏,中长跑中能够很好地掌握节奏是很重要的,步频节奏可以让你根据自己的体能在运动中调节好自己的体能,而呼吸节奏是协助你在运动中合理地调节自身所需要的氧气,所以掌握好中长跑中的节奏决定成绩的好坏。
在管理变革中节奏也有同样的道理。没有良好平衡的节奏,如果一味讲求速度,那只能跑完四百米,而不可能完成一个一万米甚至马拉松式难度的改革。越是复杂的改革,需要的持续动力越强。这就需要保持管理变革的体力分配,不断巩固和发展成果,这是节奏中要慢的一面。
讲求节奏并不是强调四平八稳的搞改革,相反,平衡艺术的核心是能看准时机,一击制胜,“发劲如放箭”,就是这个道理。
海南农垦改革的成功,与其节奏把握得当关系很大。这种改革的节奏表现在几个层面:
一是彻底改革、系统改革、有机改革的节奏。这里是说海南农垦的改革成功必须有这三种改革类型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配套结构。彻底改革是巨变,是根本体制上的调整,具有革命性,困难最大,也最容易发生反复,比如海南农垦体制划归省里直管,胶园家庭长期承包等。系统改革,是管理结构和制度的配套变化,系统改革可以为彻底改革提供制度框架的保障,以免走回头路,比如海南农垦橡胶产业的发展模式改革、农场发展模式改革。有机改革,是组织自身感受和要求的优化调整,是全局性改革成功的基础,比如海南农垦员工的薪酬体系改革。
彻底改革可以提供推动力,系统变革可以确立秩序,而有机变革则能够调动积极性。
二是快速改革、过渡改革的节奏。海南农垦的改革有时很快很彻底,有时有意控制节奏。实现“三融入”的改革,设定了一个过渡期,而不是直接将农垦完全改为现代企业,这是为了有效地与历史对接,解决既有问题并保证平稳。胶工实行家庭承包改革,在海南农垦历史上曾试验了14年也没有真正完成,而本次改革仅用半年时间就全面推行,这是快速改革,因为需要员工立即看到利益和变化。
王一新说他的信仰就是儒家说的柔刚,在方向上要刚,在方法上要柔,在大方向上要确定,但是具体方法上要小心求证。“农垦改革这一两年虽然力度非常大,一个战役接着一个战役,但是具体的问题还是小步快走的办法,有些事情本来是在一个正常的企业或者说是比较早的接受市场熏陶的企业,可能一步就走到位的事情,我们可能会拆成三步四步去走,这样的话,大家就比较容易接受。这样一种方式,相对比较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