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式变革八步论
关于“变革”问题,西方学者谈论得更多,他们的理论和实践已经可以构成一个非常完整的“变革”学科。在这些西方变革理论中,领导与变革大师科特(John Kotter)是比较知名的一位。他与管理顾问科汉共同著作的《变革之心》一直被认为是西方成功变革方法的经典总结。
根据两位作者的研究,通常能够成功掌握变革的企业,都会遵循以下八个变革步骤:
第一步:增强急迫感
企业若要成功推动变革,首要工作就是激起多数员工的急迫感,让他们随时处在备战状态,“让我们一起来”的情绪,来带动其他同事。如果员工的急迫感不足,变革努力最后便容易徒劳无功。
第二步:建立领导团队
组成领导团队也不是这么容易就能办到。建立一个彼此互信、愿意奉献的团队,往往需要时间,也需要努力。例如,当两家企业合并成为一个运作顺畅的组织之前,往往需要经历许多冲突。冲突是让双方能够开诚布公,说出不能说的事,感觉别人的感觉。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形成一个以互信为基础的团队。除了互信,一个坚强的团队包括两个特点:找到对的人,以及懂得团队合作。对的人指的是团队成员各自都具备适当的技能、统御能力与组织能力等。
第三步:设定的愿景
什么是对的愿景?对的愿景指的是方向清楚,可以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需要改变的?什么是不能改变的?采取什么方法,最能达成愿景?
第四步:沟通
沟通的目的是尽可能吸引更多的员工投入并参与变革,达成愿景目标。然而,沟通并不只是将讯息传达出去,好的沟通还包含解决员工因变革而产生的焦虑、包含他们的愤怒,以及激发他们对愿景的信赖。
第五步:授权行动
当员工逐渐了解变革愿景,也愿意配合采取行动时,企业便要设法帮助员工排除阻挡在前的障碍。这里谈的“授权”,其实指的就是移除障碍,并不是指赋予职权与责任。
第六步:创造短期胜利
短期胜利可以加深变革的信仰,是推动变革的精神鼓励,同时能抑制怀疑滋长,建立驱策的力量。
第七步:切莫松懈
在变革的过程中,经历了几个短期成功之后,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维系员工的“急迫感”不坠。企业很容易因为几个小成功而松懈下来,这往往也是在推动大型变革时,很容易掉入的陷阱。因此,高阶主管要为企业设立新的目标。
第八步:持续变革
要让变革持续进行的秘诀在于,建立一个坚强的支持型企业文化。所谓的文化,就是一群人共同遵循的行为标准与价值,大家都感受得到什么是有价值的行为,什么是应该做的事。
(二)中式变革几不同
在海南农垦所看到的成功变革,让我们有机会深入思考,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文化背景下,推动变革的关键因素和主要步骤,有些部分,可能是与西方管理思想接近的,有些可能是中国特色的。
对于中国式变革的理解,笔者认为一定是百花齐放,各有道理,这里做出的一个总结,是由海南农垦这个复杂系统变革成功的感悟中所得,也许不一定得到认同,但只要能给大家带来些借鉴,也就达到了目标。
我们看到的中式变革成功路径是什么呢?
第一步:等待时机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改革时机一定要及时把握。另一方面,瓜熟才能蒂落,改革所需环境、条件不完全成熟时,不要强拧着上,那样可能事倍功半,也可能竹篮打水。
第二步:领导决心
在西方可能是团队领导,在中国可能是核心领导,也就是一把手的智慧和决心对于改革的成功非常重要,所以说,改革前股东要看有没有一个这样的优秀领导人,员工要看领导的改革决心有多大。
第三步:利益切入
变革针对的问题可能涉及到组织的方方面面,但是改革的切入点需要集中于大家共同利益需求的领域。保障和提高了这些共同利益,才可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支持。
第四步:集中指挥
西方变革靠授权,靠民主。中国变革要成功,更需要集中统一的领导、指挥和协调控制,是一种由上而下的改革模式。通过集中指挥统一资源,控制风险,提高效率,减少走形。
第五步:把握节奏
有时要像行军打仗,战鼓不断,一浪又一浪冲锋。有时要像织布绣花一样,密密细缝,不紧不慢。中国式变革的节奏是一种感受,是一种艺术,它掌握着变革中各种利益主体的平衡关系,也决定了变革能有多长的持久能力。
第六步:总结推广
试点、总结、推广,可以有效地降低变革成本,提高效果和效率,不过试点要精,总结要深,推广要快。
中国式变革的六步法,这样看来与西方变革成功的八个步骤有不少的差别,当然不同企业的情况差异大,我们这里的变革理论总结仅供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