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奢侈品和精英艺术(4)

中国艺术与文化 作者:(美)杜朴


[时学颜(Hsio-yen Shih),“诗画和顾恺之的作品”(Poetry Illustration and the Works of Ku K‘ai-chih),pp。 10-12]

汉成帝让后妃班婕妤同辇出游,班婕妤因此举不当而拒绝。无论帝王如何有失,宫廷妇女总被告诫要遵从恰当的规范,此时贞德可弥补天子的缺点。这里暗藏一个长期秉承的观念,嫔妃易于盅惑君王,因而必须克己守节。《女史箴图》中的妇女即因不僭越自己的身份而受到赞誉。在本段画面中,右边的女子侧身面对由一群男仆拥抬的巨大车辇中的男子,两位主角的目光意味着彼此的交流。不当的恩宠即为与天子同辇。

我们从手卷的九段画面中挑出此段来讲,因其题材和构图与北魏第一个都城(今山西大同)附近贵族墓葬出土的漆屏彩绘相近。墓主为司马金龙(卒于484年),一个侍奉拓跋统治者的南方贵族。漆屏中的一段(图5-27)描绘了关于班姬的相同历史故事,但车辇有所不同,抬辇的侍从减少。或许与手卷最显着的差异是皇帝、班姬和四个仆役的比例不一致。该漆屏可能产自南方的作坊,其题材和构图很可能为此前的传统式样。即便此屏模糊地断代于5世纪,但与顾恺之的卒年相去并不远。因而北方墓葬中出土的漆屏可能佐证了南方的绘画艺术。

漆屏和手卷都采用了与班姬故事相应的传统构图方式。除了特定的元素,两者有共通的基本之处:单色、无纵深的背景,绘画与题字并置。《女史箴图》保留了叙事性绘画的传统,特定情节段落构图与漆屏等较早作品相通。可进一步比较:手卷中的宫女身形苗条,侧立(如图5-25),长裙拖曳于假想的地面上,衣带后摆,仿佛随风飘展。漆屏上的班姬具有很多相同的形式特征,其头部和躯体扭转,而非严格的侧面像,但低垂的裙摆和飘动的衣带是相似的。明显的共同之处增强了《女史箴图》为唐代之前作品的可能性,其风格元素来自顾恺之的时代。

顾恺之时代最成熟的人物画描绘了所谓的“竹林七贤”,3世纪的放旷名士,及另一位更早的传奇人物荣启期(见图5-26)。史载顾恺之及许多其他南朝着名画家都绘制过这一题材。得益于南京附近三座壁画墓的偶然发掘,该画卷在20世纪重见天日。其中最为知名和完整的是南京城外西善桥出土的一座4世纪晚期墓葬,另外两座在南京以东的丹阳,那里有齐、梁帝陵。这些壁画并不完美,事实上还弄混了几个人物。所采用的技术要求依据总体图像印制画像砖,然后将印模砖按恰当的次序和位置拼砌,组合成完整的画面。总体图像的形成需要绘制全尺寸的线图,再转至印模上。线图必定源自较早的创作,或遵照传统样式,或出于当时某位知名画家之手。无论其渊源为何,“竹林七贤”最能体现南朝早期的人物绘画。

在西善桥墓中,描绘该题材的墙壁表面高约80厘米,长近2。4米,画面需要几百块砖。每一画幅以当地的银杏树为起止,其他树木,松、槐、柳,则穿插其间,将人物分隔开来。南墙上的人物两两成对(图5-26),相向而坐,似正在交谈。而北墙上的人物,三人朝右,面向墓室入口,右端一人则正向而坐。创作者对这些贤士的不同姿态和行为细节给予充分的考虑,有人弹琴,有人吹哨,有人举杯,有人在转弄抓痒挠。他们坐于席垫之上,或如佛像般盘膝交脚,或更为随意,一腿抬起或伸出。尽管面部表情也有差异,但相貌更为接近。其中六人为四分之三侧身像,下巴、鼻子、眉毛、眼睛都相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