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绘画常被称为艺术史的艺术,但在元代和明代早期,特意模仿古代大师的情况相对较少。而是在绘画中广泛推崇“古意”,将历史作为价值的源泉。元代早期画家赵孟■曾言:
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吾所作画,似乎简率,然识者知其近古,故以为佳。此可为知者道,不为不知者说也。
(出自赵孟■:《自跋画卷》;引自卜寿珊、时学颜:《早期中国画论》,254页)
这种表述,首要的是在画家本人和其他有相似品味和知识的人之间确立艺术评判标准,并分享群体价值。普遍的尚古标志着一个重要的文化转捩,对风格创新和再现技巧的追求与怀古及古今疏离的强烈意识相互平衡。
文人绘画有时被归为自我表现,或艺术家情感的直接流露。这一点常被夸大,因为许多此类画作完全是传统作品,更多来自身份、流派和情境,而非直接的自我表达。一些艺术家的言论,如倪瓒的《跋画竹》,指涉自我表现和超越写实束缚的自由:
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或涂抹久之,他人视为麻为芦,仆亦不能强辨为竹。
(出自倪瓒:《跋画竹》;引自卜寿珊、时学颜:《早期中国画论》,2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