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入英特尔的第四年,我做出了或许是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回国!那时候,我已在美国居住了十八个年头,早已熟悉了美国生活的我,为何突发奇想要回国呢?
我始终认为,机会总是光顾有准备的人。只要抓住机会,转变就在一瞬之间。因此,六年前,我毅然挥别在英特尔美国总部的职位以及即将升职的机会,来到了上海。也许是好机缘的垂青,在上海的六年间,通过不断尝试,不断寻求创新,我和团队在所经历的每个岗位上都创造出了不错的业绩。
·艰难的抉择·
我的英特尔之旅是从美国开始的。高中毕业时,我考进了中国科技大学物理专业。四年后,我成功申请到美国南加州大学知名的固体物理实验室攻读物理学博士的机会。拿到博士学位后,先是在凤凰城的 Motorola做半导体材料研发。随后在 2000年,加入了英特尔,负责晶体管技术和工艺集成方面的工作。
在加入英特尔的第四年,我做出了或许是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回国!那时我已在美国居住了十八个年头。早已熟悉了美国生活的我,为何突发奇想要回国呢?其实这归结于一次机缘巧合的聊天。那次聊天中朋友提到英特尔在上海浦东的工厂正在招
一名产品工程经理(product engineering manager),并告诉我这个职位的相关要求和英特尔在中国的业务情况。听着朋友的介绍,我惊喜地发现,这一职位特别适合我,而且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也早已对我产生难以抗拒的吸引力,这番对话让我的心抑制不住地激动起来。
当时,我面临着一个很困难的选择。凭借四年的努力和业绩,我被选中担任合格率总监(yield manager)。这是芯片厂中难度最高、技术最综合的职位。可以说,除了仪器管理之外,其他各个技术层面的工作和工艺集成都属于其职责范围。在我心目中,这也是很富有挑战性的职位,因此,做一名合格的 yield manager也是我的职业梦想。现在,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这一机会就在眼前。我的老板在得知我回国的想法后,直截了当地告诉我:“这个职位的竞争是相当激烈。如果你回中国,即使将来有一天再到美国来,做 yield manager的可能性也很小。冶
老板的这句话让我陷入了痛苦的抉择中。但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回国,选择去上海封装厂任产品事业部总监,选择带领本土年轻有活力的工程师们干出一番事业。对我来说,回国后的全新挑战似乎更具无穷的吸引力。
临行之前,我的老板语重心长地和我谈了一次话,并很郑重地送给我了三个词:Learn (学习)、accomplish(做事)和 share(分享)。他叮嘱我一定要向本土团队认真学习怎么在中国做事情、学习如何带领团队走向更高的层面,并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将英特尔总部的技术、运作方法,以及根深蒂固的精神文化传递给中国团队。
就这样, 2004年下半年,我登上了回国的航班,也登上了未知的新征程。我的未来究竟是怎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