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给故事设计不同的结尾
问题直击:在中国家长想方设法帮助孩子提高应试能力的时候,德国家长却在努力提高孩子的智商,对孩子进行智慧教育。而在这种智慧教育中,最常用的一个方法就是给故事设计不同的结尾。
在小欣欣上幼儿园之后的第二个星期,就遇到了一堂让她感到棘手、不解的课:给一个小小的童话故事设计一个不同的结尾。
这个童话故事大致内容是这样的:一只农村里的小鸭子想要出去闯荡一番,于是就瞒着大家偷偷一个人出发了。在途中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危险,但每到最危险的时候,都能得到野鸡兄弟的帮助。最后,在野鸡兄弟的带领下,成功地来到了城市,开始了闯荡生活。
故事的结尾是美好的,也是小孩子所喜欢的结尾。可是在讲这个小故事的时候,幼儿园的老师却要孩子设计一个不同的结尾。没什么具体的要求,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合乎逻辑即可。
很显然,小欣欣在课堂上并没有完成任务,于是放学之后,就求助于我。
对于一个才三岁大的小孩子来说,她知道什么是自圆其说,什么是合乎逻辑啊?对于老师的做法,我也觉得费解。但是,既然老师这样要求了,孩子就必须完成任务,于是,我与小欣欣一起来想结尾。当然,我不会帮助小欣欣写结尾,只能给她一些启发。
刚开始的时候,我建议小欣欣从动物身上入手,然后展开想象。比如说:如果每到最危险的时候,不是野鸡兄弟来帮忙的话,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如果每次来帮忙的是野鸭兄弟,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另外,在情节上进行引导。如果这个小鸭子并不是一个人偷偷出发,而是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和兄弟,大家一起出发,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如果鸭子父母和兄弟知道小鸭子一个人偷偷去了城里,而半路把它找了回来,结局又是什么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