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零缺陷更是一种决断和态度(2)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作者:杨钢


接着,博士深感痛惜地说道:“许多公司都抱着寻找‘灵丹妙药’的心态,希望能从琳琅满目的管理工具库中找到适用于自己公司的管理方式。今天是TQM(全面质量管理),明天是ISO9000,后天又是六西格玛。事实上,他们往往浅尝辄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根本就是治标不治本。结果呢,按下葫芦起来瓢,问题还是大量存在。”

“许多企业至今还在使用AQL(AcceptableQualitylevels,可接受的质量水平)管理标准。您对此怎么看?”弗兰克问道。

“AQL作为一个统计术语是从质量管理抽样检验方法中来的。它原来的意思跟现在人们所接受的意思完全不同。各种AQL以及随之而生的一些思想流毒带来的真正麻烦是,人们坚定地认为错误不可避免,并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尽早发现错误并积极努力地纠正上面。统计质量控制的数字则再次强化了这种技术,并把它变成了一种工作标准。

所以,AQL的真正意义,就是在我们开始工作之前,就先默认了我们将生产出有缺陷的产品。但在我看来,AQL不是一种标准,而是一种维持现状的心理。回想一下德普通过密道时的心理活动,你就会发现,他就是陷入了AQL的迷思,认定了‘95%的通过率’,认为‘错误总是不可避免的’,于是才‘成就’了他的失败。这种让员工自己设定的标准,跟与虎谋皮有什么区别呢?”博士语气沉重地说。

弗兰克大声说道:“我明白了,有的企业凭借良好的质量管理很顺利地通过了ISO9000的门槛。可是,工作中出的错不是减少了,反倒增多了。其根本原因就是:以前大家生怕不能通过ISO9000的认证,对工作的要求很高、很严格,尽量不让错误在工作中出现。现在进了门槛,大家开始松懈了,对有些错误也就不太在意,至少对符合ISO9000标准以外的错误抱定了无所谓的态度。也就是说,那些标准之外的错误早已被大家默认了,接受了。”

“总而言之,”博士总结道,“当接受错误时,我们将会出现三个后果:第一,无法防止错误的重现;第二,我们将不会认真地考虑未来的要求;第三,产生的错误将会干扰其他的工作。由此我们得出:工作准则的核心就是对待错误的态度,说NO,就是‘零缺陷’心态;说YES,就是差不多就好的标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