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满意地点点头说:“所以,‘零缺陷’更表现为我们工作的一种决心和态度。当你确定‘零缺陷’的工作准则之后,你就会有意识地去确定要求;有意识地拒绝‘差不多’;你就会预防第二次重复去做;你一开始就会去衡量‘不符合要求的代价’。”
罗琳会意道:“我发现很多人,尤其是工程技术人员常常会把管人的工作标准,与管物的技术标准相混淆,而且钻到牛角尖里很难自拔。因为他们从技术层面上不能理解100%或0的现实性,所以往往望文生义地把‘零缺陷’当做了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或不可能实现的远大目标。这实际上又把制定目标和执行目标的问题给弄乱了。
我觉得,在制定目标时首先要破解‘人非圣贤’的心理迷局,然后依据技术标准和SMART(具体的、可衡量的、可实现的、有挑战性的以及有时间框架的)原则设定具体的目标,但接下来在执行该目标时,就面临着执行标准的选择——是说到做到、不打折扣的‘零缺陷’标准,还是说了做不到、总是打折扣的差不多就好的标准。我相信,这时没有人会选择后者。”
“零缺陷”博士严肃地说:“如果要给‘零缺陷’下一个定义。它用象征性的说法就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用写诗的语言就是:对预防的呼唤与呐喊。它应该是一种可以操作、可以衡量的工作执行标准和行动准则。我们用它来确定我们的工作要求,制定标准,系统构建,再根据这个要求来确定自己的工作目标;然后,采取大量的行动,直至达到这个要求。而衡量是否达到要求、是否执行到位的标准,就是我们所说的‘零缺陷’。
因此,‘零缺陷’不仅是一种工作准则和执行标准,也是一种工作信念;一种行动的哲学和个人的心态;更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更改的、应该永远遵守的‘法则’;是对生活的一种决断和负责的精神,是人们应该懂得的第一个真义。
唯有‘零缺陷’的人生,才是精彩而完美的人生,才是平衡而和谐的人生,才称得上是真正做‘对’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