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金融危机”——中国崛起路上最大的机会(20)

谁在为中国添堵:大国崛起之痛 作者:隋鹏达


 

四、健全和完善国际金融监管体制

第一,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迄今为止,取得显著成效的国际金融监管合作,是以国际清算银行为中心组织的一系列协调各国金融监管当局行为的活动,系统化规范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活动的规则,则是以《巴塞尔协议》为总题目的一系列国际协定和文件。然而,随着金融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对跨国证券交易和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监管问题日益突出。未来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在主体上应包括各种国际经济组织和各国监管当局,在范围上应覆盖所有金融领域,在深度上应深入金融活动的各个环节。第二,健全信息披露制度。一方面促进国家经济和财政数据全面及时的披露,另一方面改善市场参与者的信息披露,加强市场纪律的约束。第三,设立金融稳定论坛,进行国际合作的协调。考虑建立金融稳定论坛,以保证各国际监管组织、专家团体能够更为有效地在推动国际金融稳定、发挥市场作用以及减少系统风险方面进行合作和协调。

五、改变现行体制中危机缓解机制和成本分担的不公平性

现行体制中的危机缓解机制明显维护发达国家债权人的利益,过分强调债务人的风险评估和控制的责任,忽略了债权者理应承担的风险监控责任和投资失误所应分担的损失。必须制定具体的规定克服这些弊端,切实减少道义危害引起的风险增加现象,要重视国际债权人向发展中国家放贷时,必须更准确地评估国家风险和企业的信用状况。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发展中国家的筹资成本,但随着风险成本增加之后,可以有效地减少不合理的短期资金流向发展中国家的数量,从而减少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国际社会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资金援助时应该规定,那些没有减免或以优惠条件限期的国际私人机构贷款在受援国偿还国际组织提供的援助性信贷之前不准被偿还,从而使私人债权者也分担危机的成本。

六、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是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发展中国家应当有相当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不仅要客观、冷静地思考国际金融领域发生的风波与动荡,更要积极行动起来强化国内金融体系,深化金融改革,并提出对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当前国际金融体系有关规则的制订,主要由西方发达国家垄断,缺乏国家参与的普遍性和民主的气氛。西方国家日益明显地将单纯由发达国家组成的七国体制作为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中枢,排斥广大发展中国家。亚洲金融危机表明,新时期的金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造成的损失,远较发达国家更重。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对发展中国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若国际金融体系得不到根本改革或改革的方向偏差,类似的金融危机还将在发展中国家发生。发展中国家应努力加入各种国际经济组织,争取在制定国际金融规则中的发言权和应有的地位,在参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过程中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危机后全球经济走势、政策调整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各方的利益博弈,其结果将导致国际金融秩序的再次平衡。目前,发展中国家在既有国际金融秩序下应享有的权利与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不匹配。由于IMF许多重要决策均需85%的票数才能通过,因此美国事实上享有一票否决权。在发展中国家的推动下,改革国际金融机构、增加发展中国家话语权的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2009年10月,IMF决定在2011年1月前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份额至少增加5%。2010年4月,世界银行决定将发展中国家的投票权提高3.13个百分点,至47.19%,至此,中国在世行的投票权从2.77%提高到4.42%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股东国。

对于中国而言,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的直接影响表现为市场的剧烈动荡、资产价格的贬值和货币财富的缩水,但深层次的影响则是对中国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模式的冲击。长期以来,中国以较高成本获得的外国直接投资所带来的资金和贸易盈余顺差(实物资源净输出)大多形成储备资产,又通过购买美国政府债券等方式将资本输出,为美国的贸易赤字提供融资,造成金融失衡。中国应该以此次金融危机为契机,把内部失衡与外部失衡问题的解决统一起来,从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的高度,将“促进发展转型,深化金融改革与维护金融安全”通盘考虑,思考全方位金融发展与稳定的总架构。

越来越多的西方经济学家开始认识到,解决世界金融结构不平衡的一个关键是人民币的国际化。只有人民币国际化了,才能建立一个真实反映经济力量分布的多元货币结构,取代以美元为中心的过时的世界货币体系。有人强调如果没有人民币的交易市场,人民币就不可能国际化。人民币在国内应当至少有在交易所进行交易的合约,这样,起码可以在不转换所有权的情况下调剂使用外币的需要,解决黑市换币的问题。不过,在国际上的现实是,如果没有足够的人使用人民币和需要交换人民币,那么,即使有这样的市场,也只会是一个投机市场。所以,首先要在贸易和借贷中推广使用人民币,然后再建立交易市场。

美国有一位专门分析经济和政治趋势的作家,叫扎克利?卡拉贝尔。他在《华尔街日报》就美国的赤字和中国的挑战发表过一篇文章,用美元取代英镑的过程为例子来说明为什么人民币有可能成为国际货币。他指出,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许多人意识到这个事实,但是没有认识到其中的含义。

1946年英国因为财政困难,不得不向美国举债,要求美国借给它一笔50年到期的零利息的50亿美元的贷款。这样的贷款条件在当时相当通行。出乎英国政府的意料,华盛顿拒绝了。英国政府为了避免破产,不得不再同美国谈判,美国政府同意借给英国37亿美元,利息是2%。同时,英国政府必须同意遵守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条约,用美元作为汇率标准,让英镑自由浮动。而且,英国必须结束它的殖民体系,不再向进出印度等殖民地的商品征税。换句话说,美国用37亿美元的贷款,不但从经济上得到了好处,而且结束了大英帝国。以此类推,中国的2万亿的外汇储备显然是国力而不像有的经济学家所说的是累赘。在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它可以成为用人民币发行债务的后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