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节:第二章 让客户站出来为你说话——公关(3)

雄辩是说服力 沉默更是说服力 作者:成冰


这种激将法,同样可用在对付学问高超但生性古怪的学者身上。“如果要提高中学生的语文水准一定要加强文言文的修养。”对于一个提倡白话文学的学者,这一句话是不能忍受的。于是你的目的又达到了。

对什么人就说什么话

公关面对的是公众,但公众却并非是“千人一面”。你和这个人谈话,可能会觉得“知心的话,万言不赘”;但和那个人谈同样的话时可能“话不投机半句多”。因为众人的性格、心理、年龄、身份、习惯和知识面等等都有所不同。假如你对年逾古稀的老农推销化妆品和时装,那无异于对牛弹琴;对学生谈论经商之道,对孩童谈论新闻时事,或因其不感兴趣,或因其阅历不及,这样的谈话怎么可能继续下去?

精当的游说之词,应当因人因时而有的放矢。与聪明的人谈话,要依靠广博的知识,否则不足以取信于人;与博学的人谈话,要善于雄辩,否则不足以主导方向;与善辩的人谈话,要简明扼要,否则不足以揭示主旨。面对地位显赫者,绝不可卑躬屈膝,未开口你就应取得气势上的主动地位;与普通顾客谈生意,你反而要表现得谦敬有礼,被重视的感觉会提高他们的购买力;与富有的人谈生意,气魄要宏大,有几个臭钱没什么了不起,百金求利,千金求誉,世上万金难买的东西多着哩;与既贫又吝的人做交易,当然应该讲实际,若欲成交,就必须切切实实地诱之以利才有戏!下面这个小笑话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来自各国的实业家们正在一艘游艇上,一边观光,一边开会。突然船出事了!船身开始慢慢下沉。船长命令大副立刻通知实业家们穿上救生衣跳海。几分钟后,大副回来报告说没有一个人愿意往下跳。于是船长亲自出马。一会儿工夫,只见实业家们一个接一个地跳下海去。

大副请教船长:“您是如何说服他们的呢?”船长说:“我告诉英国人,跳海也是一项运动;对法国人,我就说跳海是一种别出心裁的游戏;我警告德国人说——跳海可不是闹着玩的!在俄国人面前,我认真地表示:跳海是一种壮举。”

“您又是怎样说服那个美国人的呢?”

“太容易了!”船长得意地笑道:“我只说已经为他办理了人寿保险。”

这虽然只是个笑话,但也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要“看人说话”,并且应精心地选择说话的内容和方式。

有位妇女想买一瓶美容霜,但嫌贵。推销员看出了她的犹豫,就说:“这一瓶 42 元,的确不便宜。不过,它能用大半年呢。照这样算的话,您每月只需花7元钱,每天只花两毛多钱,还比不上一支冰淇淋呢!这可是太便宜了。” 这位妇女点了点头,一边掏钱一边夸他:“你很会算账嘛。”

这位推销员的成功之处在于他观察后得出结论,这个妇女是个节俭的人,所以,他就采用了时间分解的办法来计算,使得顾客的花费显得“少”多了,从而乐意地买下它。这是推销员针对这类家庭妇女推销时常用的方法。

另外,即使是针对同一顾客,也要注意在不同情况下,表达的方式也要相应地变化。比如,前几年,以“经济实惠”而著称的“象牙香皂”风靡了整个市场,可后来却好景不长。厂家征询顾客意见时才发现,大多数消费者对香皂的期待,已非“经济实惠”,而是希望香皂能让自己“干干净净”或者“富有魅力”,厂家立刻照此改了广告词。结果可想而知,“象牙香皂”的销量果然又节节上升了。这也是“看人说话”的妙用!

对普通市民用抽象严密的逻辑推理方式与之交谈,会使他感到莫名其妙,索然无味;而与高级知识分子进行海阔天空或不着边际的“神侃”,恐怕也会让他觉得无所适从,而心生厌烦。世上人形形色色,因此,你得善于识人辨人,并且“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才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