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小鲁提出的要求很合理,但由于他没有注意提问题的时机和方式,所以使对方对其产生了反感。求职谈判不同于其他谈判,当谈到薪金和福利等问题时,双方都会持不同的观点。在你的求职谈判中,如果对方由于预算的限制而无法付出高于你想得到的待遇时,你可以选择到另一家公司应聘;如果你目前有工作,并且待遇还可以,你当然可以放弃这个跳槽的机会,因为它比不上你现在的工作;或者你试着和对方谈一谈,在谈判时先不提待遇的问题,而是先向对方证明你是最合适的人选,甚至比他们设想的还要好。当你谈到职位的时候,自然就会谈论到薪金的问题了。
不管什么情况,如果你谈论的重点是工作而非待遇时,你的说服力将大大增加,如果你在面试时以提高工作效率这个话题为中心的话,对方反而会表现出相反的态度。
小鲁完全可以这样说:“我很乐意接受这份工作,公司给我的待遇也很合适,我想我们的合作会非常愉快的。可是……”
对方问:“你有什么顾虑吗?”
小鲁说:“我目前的工作非常顺利,主要是因为我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来应酬客户。我要是继续这样做的话,我担心公务开销不够用,所以想到了跳槽……”
对方说:“你不必担心这个问题,我们会满足你的要求的。”
这样的结果岂不是皆大欢喜?你要记住,当谈判陷入僵局时,你就把重点放在工作上。你要表明你愿意为对方效力,同时提出你的工作设想,这样对方就会从职位的角度来考虑给你增加待遇。你要牢记这一点:谈工作和职位更容易被对方接受。
用提问为你自己加分
招聘者向应聘人提供提问机会,既能更好地实现应聘与招聘间的双向沟通,营造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围,也是测试应聘人综合素质的一种方式。但是,许多应聘人在面对“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问我?”或“还有什么需要我进一步说明?”这类问话时,却显得措手不及,使下一轮面试机会“付之东流”。
向面试官发问,不是指把面试官问得目瞪口呆,而是要问得“恰如其意”,抓住提问机会,为自己的前期表现“画龙点睛”,甚至扭转之前的不利局面,牢牢锁住面试官的眼球,让面试官掌控的天平向你“倾倒”。以下就是提问的三种方法:
1.?围绕企业状况发问
这包括企业的经营现状、发展规划、企业文化核心及企业理念等。应聘人切忌采用“我不大了解你们企业,请你介绍一下”之类的直白提问,这容易让面试官产生一种错觉,即你对该企业一无所知,只是在盲目应聘。一种比较可取的方式是应聘人自己先介绍一下你所了解到的企业情况,然后再请面试官就某一方面给你作出更详尽的介绍,可用“从我的了解中,贵公司是……不知我的认识是否正确,你是否能就某一方面为我作出更详细的说明”这样的提问模式。
对企业状况的关心表现出你对该企业具有浓厚的兴趣,并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它,也开始为融入它做着积极的准备。
从面试官的回答中你可以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你将加入的企业,再一次确认该企业的文化、氛围、未来发展方向是否与你的设想以及信念相符,为自己的应聘选择做出全面决断。这既是对招聘方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负责。
2.?围绕所应聘的职位发问
可以涉及这一职位的工作范围、主要职责,以及它对应聘者能力、经验等方面的进一步要求等。应聘人一方面要遵照上述技巧,表现出自己对所应聘职位有所认知,另一方面最好能借此机会深入了解并表现出自己与岗位的匹配性。综合两方面因素,比较可取的问话模式是“根据我的理解,这个职位的主要职责包括……不知道贵公司的情况是否如此。同时你认为我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多做努力,能更好地满足职位要求?”
由此,你可以明确这一职位的主要工作内容、地点、强度、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判断出它是否符合你的愿望,是否有利于你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
如果你能从面试官的回答中挖掘出此职位所需的基本素质及你存在的差距,你就有机会对之前的陈述重新“查漏补缺”,纠正你之前陈述中的“本末倒置”,全面显现你的真实水平。即使面试官没有正面给你答案,你也可以再将你的优势重新做一个简短陈述,强化面试官的记忆。
3.?围绕个人的长期发展发问
具体又可分为企业能为新人提供哪些培训,有哪些具体的培养措施,以及个人在企业中有哪些职业发展方向等。但凡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公司都会在员工培养方面有自己系统的做法,也会非常乐意向应聘人介绍。应聘人在发问过程中需避免在某一细节上苦苦纠缠,也不适宜在最初几轮面试时就提及薪金、福利待遇问题,以免给招聘方留下“此人只看重金钱而非事业或斤斤计较”的印象。
优秀企业都渴望拥有积极上进、有所追求的人才,在这一方面适度表现自己,恰恰显出你对职业发展的慎重与重视,愿意不断追求卓越。
从自身发展考虑,只有那些有空间、有机会、重人才的企业才是应聘人真正值得去的单位,所以在这方面多做了解,可以更清晰地判断出企业的“以人为本”是务虚还是务实,避免在职业生涯发展道路上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