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个故事,同样很有意思。
某学校禁止学生在教室里穿拖鞋,而“捣蛋鬼”孙立同学却穿着一双拖鞋进了教室,被班主任徐老师发现了。
徐老师皱着眉头说道:“孙立,站起来!我三令五申禁止穿拖鞋,你为什么还穿?”
孙立大声回答:“对不起,我没穿拖鞋!”
徐老师一听,马上提高了嗓音:“什么?你脚上穿的不是拖鞋?”
孙立低头望着自己脚上的鞋子,语气坚定地说:“不是,是凉鞋。”
这时,全班同学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孙立的鞋子上,原来这双鞋子真的是一双凉鞋,不过现在鞋后跟全被剪掉了,看上去与拖鞋没有两样。
徐老师大为光火,大声问道:“凉鞋的后跟被剪掉了,它还是凉鞋吗?”
孙立昂起头,高声反驳说:“当然是凉鞋!这就像一个人的腿断了,但他还是一个人一样。”
徐老师一愣,但他很快镇定下来,盯着孙立不紧不慢地说:“学校禁止穿拖鞋,禁止的是一种散漫的作风。”
孙立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深深地低下头去。
什么是拖鞋,什么是凉鞋,其实不是个重要的问题。“乔装改扮”的鞋子是难以归类的,因此不能一味地纠缠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而一错到底。
3.?恣意发挥说开去
恣意发挥,是辩论的自由之境,是一般的高手所不易达到的层次。和许多精彩的方法一样,它可以让我们战胜对手,同时享受论辩的过程。
乾隆年间的大学士纪晓岚满腹诗书,才华横溢,善于在辩论中恣意发挥。
一天,乾隆皇帝问纪晓岚“忠孝”二字作何解释,纪晓岚答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为‘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为‘孝’。”乾隆皇帝立刻叫纪晓岚马上去死。纪晓岚领旨,乾隆皇帝又问纪晓岚打算怎么死。纪晓岚说跳河。乾隆皇帝当然知道纪晓岚不会去死,于是就静观其变。不一会儿,纪晓岚回到乾隆跟前。乾隆笑着问他为什么没有死,纪晓岚答道:“我走到河边,正要往下跳时,屈原从水里向我走来,他说:‘晓岚,你此举大错矣!想当年楚王昏庸,我才不得不死,你在跳河之前应该先回去问问皇帝是不是昏君,如果不是昏君,你就不该投河而死;如果说皇上跟当年楚王一样的昏庸,你再死也不迟啊!’”乾隆听后放声大笑,连连称赞纪晓岚不愧是雄辩之才,当然也不叫纪晓岚去死了。
对方如果进行诡辩,那我们就可以将错就错,恣意发挥,反衬荒谬的立论,先指明矛盾所在,然后再点出问题的实质。
一个乡党委书记和这个乡的派出所所长争辩起来。
事情的起因是这个乡的几个地痞经常偷鸡摸狗,气焰嚣张,群众向乡党委书记反映了情况。书记于是找来了派出所所长,责问是否知道那几个地痞的胡作非为。所长说知道情况。于是,书记又问为什么至今未对他们采取行动。
所长说:“采取行动只是个时间问题,这就像喂猪一样,如果还没等到猪肥就杀了,那怪可惜的,不合算。这些地痞就像猪一样,现在还是瘦瘦的,没有喂肥,处罚起来没分量。这是个策略问题,群众不理解,我们可以理解。”
书记非常不满地说:“你的‘肥猪论’太玄虚了,群众怎么会理解?猪是人们心甘情愿喂养的,而这些地痞,群众会甘愿喂养吗?还是听听我的‘肥鼠论’吧。如果有个人养了一只猫,指望它捉老鼠,可这只猫却放任老鼠在家里吃谷子,结果主人家老鼠成灾。主人找猫来问罪,可猫却振振有词地对主人辩解:‘家里老鼠太瘦了,等到喂肥了再抓不迟。’你猜主人对猫会有什么看法?”
所长一时没了主意,他喃喃地说:“这……书记的‘肥鼠论’更有哲理,是我一时糊涂,我马上就把那几只‘老鼠’抓起来。”
对一些貌似正确而实则错误的说法,正面进攻不易,那就先肯定歪理,将错就错,从另一面说开去。
一位顾客进入商场买了香烟后,点燃便抽,售货员以卖场内不许抽烟的店规予以制止,这位顾客非但不听,反而责问商场为什么卖烟,于是,他和售货员之间发生了争执。正在两人互不相让之际,商场经理闻讯而至,他问明了情况后,笑着拍了拍这位顾客的肩膀说:“你的意思好像并非没有道理。是啊,商场不让抽烟,为什么要卖香烟呢?不过,我们商场还卖手纸呢。”在围观者的大笑声中,顾客听出了经理话中的意思——你总不至于认为在我们商场可以随意大小便吧——他不由得脸上发烧,于是掐了烟头,讪讪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