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节:第六章 真理的出现是它的最高奖赏——论辩(3)

雄辩是说服力 沉默更是说服力 作者:成冰


一切口是心非、阳奉阴违、表里不一的人们的言辞,都与自己的行为不符,其言行是相互矛盾、难以自圆其说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说话冠冕堂皇,然而其所作所为,离其所讲的差距很大,这也是一种言行相悖的悖论。在辩论中,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先极力肯定、赞美对方所说的美言,再以其美言反衬其丑行,达到揭露其心口不一、言行相悖的目的,使其不得不收敛自己的丑行。

进行反驳,如果发现论敌的论题与其行为相矛盾,即可揭露出来予以批驳。揭露出论敌的言行相悖之处,就会使论敌陷入自相矛盾之中,他或者承认自己的论题错误,或者承认自己的行为失误,总之,只有认输而已。

有个人盖了一座新房子,房子四周修了一堵雪白的围墙。他怕别人在墙上涂写,便在墙上写了“此墙不许涂写”几个字。有个旁观者问:“既然‘此墙不许涂写’,那为什么你还写?”房主人说:“我自己的墙,我愿意写,你管不着。” 旁观者说:“你的墙,我固然管不着,可是,既然你在墙上写了字,‘此墙不许涂写’这话还有什么用呢?” 房主人听后愣在那里,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旁观者指出,房主人要求“此墙不许涂写”,而他自己却在墙上涂写,这是言行相违的。旁观者揭露了房主人的言行相悖之处,房主人难以自圆其说,就被驳倒了。

这种“揭悖反驳法”很有力,揭露出对方的言行相悖之处,就使之处于自相矛盾的困境,无论他是承认自己的论题错误,还是承认自己的行为失误,总之是认错了,也就将他辩胜了。

顺着诡辩说下去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为了维护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往往会构设诡辩来向对方发难,陷对方于被动尴尬的境地。诡辩在辩论中固然厉害,但诡辩自身存在着语言模糊、内容矛盾、逻辑错误等方面的局限性。因此,反驳诡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打开突破口:

1.?以诡辩反诡辩

辩论中,我们就是努力找出或者制造出对方的错误。对方以诡辩作为武器,那好,省得我们麻烦——立即抓住对方诡辩的辫子,毫不留情地以诡辩进行反“诡辩”,对方抛出荒谬的观点,那就还给他一个同类的观点,对方便会欲辩无辞。

古时候有一个吝啬的财主,算计完下人就喜欢喝酒。这一天,他拿出一个空酒瓶,叫一个长工去买酒,却没有给长工一钱银子。

长工问道:“老爷,没有银子,怎么能够买到酒呢?”

财主生气了,大声诡辩说:“你不是认为自己很聪明吗?花银子买酒,哪个人不会?不花银子买到酒,那才算有本事呢!”

长工听了,没有反驳,跑到外面小睡了一会儿,然后揉揉眼睛,就举着空酒瓶回来了,恭恭敬敬地对财主说:“酒来了,请老爷品尝!”

财主一看是个空酒瓶,不禁高声喝道:“没有酒,喝什么喝!”

长工却笑着说:“酒瓶里有酒,谁不会喝?要是您从空酒瓶里喝出酒来,那您才是有本事呢!”

这个聪明的长工以错对错将为难自己的大财主制伏了。

对方的立论本来就有显而易见的谬误,再层层引申出其更多的荒谬,对方便会败得惨不忍睹。

2.?就错解错,以正驳反

对方诡辩的语言如果含糊不清,那我们就可以将错就错,通过判断、分析、解释,淋漓尽致地批驳他的荒谬观点和不实之词,恰到好处地阐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一天,重利的老张和重义的老刘辩论了起来。老张为了给老刘脸上抹黑,构设了一个以模糊语言为核心的诡辩以嘲讽老刘,问:“在金钱和道德之间,你选哪一个?”

老刘不假思索地答:“当然选道德。难道你选金钱?”

老张诡辩说:“我是选择金钱,因为我缺少金钱。你选择道德,那是因为你缺少道德。”

老刘知道老张诡辩的关键词语是“缺少”,而“缺少”这个词的含义在特定语境中是很模糊的,即包含了“缺得很多、缺得不多、缺一点点”等方面的意思,他立即反驳说:“你的话只讲对了一半,十分的道德,我已有九分,还缺少一分,所以我要选道德;万贯的家财,你已有九千贯,但你还缺少一千贯,所以你要选金钱。因此,准确地说,我选道德是因为我崇尚道德,你选金钱是因为你贪图金钱。”老张终于没有了言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