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容得下小人才能成就君子——忍让
“智者不辩”“为而不争”,看似消极,实则积极。要驳倒他人很容易,容忍他人则更需要境界。
执著并不总是好事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同于自己的人。大至思想观念及为人处世之道,小至对某人某事的看法和评论。这些差异都会外化成人与人之间的争执与辩论。
留心我们周围,争辩几乎无所不在,一场电影,一部小说,一个特殊事件,某个社会问题都能引起大家争辩;甚至于某人的发式与妆饰也能引起人们的争辩。
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同见解的争辩过程是寻求真理的过程。辩论,就是为了探求真理、坚持真理、维护真理而相互说理。由于争论的任何一方都想推翻对方的看法,树立自己的观点。因此,辩论和寻常说话不同,它是带有“敌意”的语言行为,因而有“唇枪舌剑”之说。争论留给人们的印象一般是不愉快的,容易使人际关系融洽的良好愿望落空。
当你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意见与他人相左时,当你的言行遭他人非议时,你的本能大概就是奋起辩驳,许多毫无意义的事情往往因此发生。为了避免无益的辩论,此时的你需要对如下问题进行冷静思考:
1.?如果你能最终获得争辩的胜利,它有什么意义?若没有什么积极意义,大可不必动用你的“唇枪舌剑”,一笑了之最妙。同样,你向别人提出“挑战”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有价值的,通过争论使自己和他人都能受到启发和教育的问题,不必在那无关宏旨的细节琐事上做文章。
2.?你辩论的欲望更多的是基于理智还是感情原因?如果是感情原因,诸如虚荣心、表现欲望或面子上下不来,你大可就此打住。同样,我们向他人提出辩论的问题是否有感情的因素?如果有,那就同辩论的实质——探求真理背道而驰了。所以,最好别去做这种不积极的提示而把他人引入无谓争辩的歧途。
3.?对方是充满敌意的吗?他对你有深刻的成见吗?如果是,那么在这种非理性的氛围中最好不要再火上浇油。同样,如果你是处于这种心境,绝对不要向对方提出论题辩论,因为此时你提不出理性的论点,在辩论伊始就注定了你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