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热钱在炒作,风生水起(8)

疯狂的人民币 作者:周德文


所谓预期,就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在决定当前行动前,对未来经济形式或经济变动做出的一种估计。对于某项事务,人们心中有所预期,才会顺着预期的方向制定相应的策略并做出行为,而热钱炒作农产品,就是要让人们形成涨价的预期,然后再伺机炒高价格。

2009年甲流肆虐,坊间就曾流传“大蒜能防甲流”,蒜价一度炒到天价仍供不应求。进入2010年,中国气候状况多变,北方倒春寒、西南大旱等客观存在,农作物种植面积减少等人为因素,都为热钱炒作大蒜提供了“原料”。

事实上,这类情况此前时常发生,但一经概念炒作,涨价效应会立即放大。

二是买空卖空。

并非所有的大蒜经销商都有可靠的蒜源,对于资金雄厚者,即便如此,仍然可以一方面组织货源,一方面发布供货信息,并以高价与下级经销商谈判。由此,在新蒜没有上市前,价格就已经被抬得很高。

这一招术在新蒜运作上最为适用。普通蒜农和中小经销商,缺乏储备条件,但新蒜在两个月内就会长芽,因此,他们必须在两个月内将手中的大蒜出手。看准了这一时机,热钱不愁收不到货。而且,鲁南地区已形成职业的大蒜代收队,为大经销商代收大蒜,每公斤收取2分钱的辛苦钱。

三是将库存大蒜层层转包或囤积居奇。

与普通蒜农和中小经销商不同,大经销商携带热钱,资金充足,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冷库,为其炒蒜提供了便利。

一般来说,大蒜可以在冷库中存储两年而不变质。在此期间,大经销商凭借雄厚的财力,可以囤积居奇,等待大蒜继续升值。而被大规模囤积之后,市场上流通的大蒜减少,价格自然上涨,如此一来,正中了大经销商的“招”。于是,大蒜的“马太效应”形成:大蒜价格越高,大经销商囤积的大蒜越多;而囤积的大蒜越多,大蒜价格就越高……

2008年,新蒜收购价不到0。1元/公斤,一年多过后,这批蒜的零售价被炒到10元/公斤。前后价格的天壤之别,就是最好的说明。

而大蒜价格高涨之时,也正是炒家出货之日。一位投入亿元资金收购大蒜的商人,在山东仅用于囤积大蒜的仓库就多达六七个,在价格炒上去之后集中抛货,赚了数亿元。与这位“高级别”的炒家相比,祖籍安徽的赵和明的级别堪称“初级”,但其经历却极具代表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