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外贸进出口生意13年,赵和明积累了近千万家业。2009年,无意间听朋友说起农产品市场走俏,加上他朋友投入70万元到山东收购大蒜赚近300万元的纯利润的事实,刺激着他走出了“炒”蒜的第一步。
2009年,赵和明就跟随朋友奔走山东、河南两省,了解大蒜种植状况。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很多种植大蒜的土地在年初时就被承包订购。“当时,大蒜真成了抢手货,连种蒜农民的谈话语气都变得有些霸气了,他们不愁自己的蒜卖不出去,从外省专门跑过去收购大蒜的人络绎不绝。”
这种火爆的场景,给了初涉大蒜市场的赵和明最美的想象。他开始和朋友奔走于山东各大大蒜种植基地,通过熟人想方设法收购大蒜。当时,囤积大蒜的冷库也变成抢手货,每吨租金从150元涨到230元,整个大蒜相关产业链空前活跃。
2009年,赵和明投入500万元收购大蒜,并将其囤积在本地冷库中,等待市场价格上涨后再清仓出货。2010年2、3月份,他将自己囤积的大蒜全部卖出,纯利润为500万元。此后,他又准备再次囤积一批大蒜。
当然,在市场经济时代,任何一个人或机构,都希望持有的资本在最短时间最大限度保值、增值。这种目标原无可厚非,但实现目标的手段却有待商榷,如果将资本的增值建立在损害他人利益或扰乱国民经济正常运转上,则一定不是恰当的方式。
热钱参与农产品流通,在激活市场上功不可没,但一个“炒”字,也暴露出这部分资金的炒作弊端,即其存在只关注获利的局限性。在农产品被“炒”后,价格一路上涨,炒作商通过囤货获取大量暴利,最终损害的是消费者的利益,导致其只能被动接受涨价的现实,而价格剧烈波动也对我国分散的小农户极为不利。而且,某种农产品被炒作后价格疯涨,会形成强烈的示范效应,带来大规模的农产品价格快速上扬,而农产品一般属基本性产品,其上涨具有放大效应,极易导致整个物价失控,引发通货膨胀。
2007年,猪肉带动物价整体上涨,由此演绎了一个“CPI狂舞”的年代。而时隔三年,带动物价上涨的主角变成以往不起眼的农产品,却一如既往地带来CPI的节节攀高。国家统计局2010年4月份统计数据显示,当年CPI同比增长2。8%,环比上涨0。2%,创2008年11月以来新高。而其后的5月,价格上涨的压力并没有任何缓和,CPI涨幅距离3%的通胀警戒线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