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与这栋楼巨额的增值相比,其维护所需的投入却极低,只有水电费、取暖费和物业管理费等基本开支。国家在税收和房地产政策方面的不完善,无形中,降低了炒作者“捂房”的成本,也为炒房留下了足够大的操作空间。
作为民生的基本条件和保障,住房不同于一般商品,带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如果被囤积或炒作之后高价出售,对绝大多数人极不公正。由此,世界很多国家对居民购买多套房产进行规范和限制。在新加坡,一人占有多套房屋或炒房屋牟利,被视为犯罪行为;为抑制房地产炒作,新加坡还出台严厉规定:购房后,如果在10年内卖房,政府将无条件征收100%的所得税。在美国,一个家庭只能买一套享受政府优惠政策的住房,同时,从金融、税收政策等各方面对购买二套以上的住房或交易给予限制。
对房产的保有环节征税,占有越多房产,税收就越重,使人们不能占有多余房产,就会降低房产炒作者的积极性。
但是,在我国,作为一项调控房地产的税种,物业税虽然多年前就被提及,但迄今为止,只有上海、重庆等地开始实施,这无形中也助长了购房的炒作性。
不是中国地产的拯救者
在经济现象中,有一个“臭罐头理论”,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华尔街一些炒手不断交易一盒罐头,每一次,一方都用更高的价钱从另一方手里买进,这样,罐头的价格爆炒到很高。一天,一个炒手决定打开罐头看看,一盒罐头凭什么会值这么多钱?结果让他大吃一惊:罐头居然是臭的!于是,他指责其他炒手,但是得到的回答是:罐头是用来炒的,不是用来吃的。
这则故事告诉人们:如果你把大家用来炒作的罐头,也用来炒作,那你参与的可能是喜剧,也可能是闹剧。但是,如果你把别人仅仅用来炒作的罐头,当做食品,则是悲剧。
同样,这个道理也可用在房产炒作上:如果你把大家用来炒作的房子,也用来炒作,那你参与的可能是喜剧,也可能是闹剧。但是,如果你把别人仅仅用来炒作的房子,当做居住场所,则是悲剧。
这是对中国广大购房者的警示,也道出了炒作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