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篇(2)

劝学书 作者:(日)福泽谕吉


 

其一,屈从于政府的暴政无疑是错误的。人都应该以遵从天道为本分,但遵从政府人为的恶法,那就是违背了人的天道,而且还会给后世子孙留下坏的影响,以至世世代代都去模仿这种不正之风。

古代的日本就以“愚民之上有暴政”著称。政府四处逞威,人民唯恐躲政府而不及,对政府出现的不合理措施,即使明辨是非者,也不敢说出来,担心自己冒犯了官吏,日后遭到报复,所以该说的话也就没人说了,政府官吏也就更加肆无忌惮了,公民的被迫服从也就成了习惯了,这种习惯久而久之形成了民风,以至如今公民依然陷于卑屈的状态中。可见,公民屈服于暴政,会给后世留下诸多后遗症。

其二,以暴力对抗暴力,显然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及的,因而也就必然会纠结党徒,引发内乱。这决不是上策。发动内乱,与政府为敌,就会置是非曲直于不顾,只靠力量的强弱来比较。纵观古今历史中所有的内乱,公民的小股力量比政府的要弱小,但一旦发动政变,却能将国家过去所组成的政治机构颠覆。试想,无论过去的统治者多么不好,也一定会有纠偏的良方,否则统治者也不可能支撑过这些年月,若是盲目地推翻一个政府,必然是以暴制暴,以愚代愚,这样又能有什么好结果呢?

当然,内乱的起因,多半是因为公民不满意政府不合情理的制度而发起的,但这世上恐怕没有比内乱更不合情理的事了。这不但会破坏世交好友,还会有更多穷凶极恶的事情发生,譬如会使得亲子父兄(因为政见不同)互相残杀,(不法之徒趁机)烧杀抢掠……

在这种恐怖环境下,人的心理会变得很残忍,难免会做出与禽兽无异的举动,如何奢求他们能够施行旧统治者都无法施行的宽大仁义之法、恢复天下人情、引导良善呢?这显然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

其三,为维护真理而舍生取义——就是不怀疑天理,即使居于暴政之下也不为严苛法律所窘迫,忍耐痛苦矢志不渝,既不拿兵器也不动武,只用真理来说服政府。

以上三条,唯有第三条才是上上之策。只要以真理说服政府,便丝毫不会妨害当时政府的善政良法。即使真理不被采纳,但只要理之所存,把意思表达清晰,就自然能使人心悦诚服。今年行不通,兴许明年行得通,明年行不通还有后年。靠暴力来讨伐政府是得不偿失的,只有坚持以真理说服,才能去弊取利,而且不会生出恶性事端。

只要是为了矫正政府的不正之风,只要政府都能正常纠偏,那么目的就达到了。如果是以暴力的方式与政府对抗,那么政府不但不会去反省,反而会以暴政镇压,局势就会恶化。真理是谁都想弘扬的,哪怕是出了再多差错的政府,其官员也是我们同一国家的人,看到为了真理而(文明地)舍身不顾的公民,势必会与你产生同感,继而对自己的过错感到悔恨与内疚,纠偏改错就不难了。

因为忧患而身心痛苦,甚至失去性命,这在西语中称为“martyrdom”。(有人认为,舍身者)虽然失去的是一人的生命,但比生灵涂炭、浪费财产的内乱之争要好。过去日本战死者很多,切腹死者也很多,这些人都被评价为忠臣义士。但要追溯他们舍身的原因,不外乎政权相争,抑或是为主人复仇而抛弃生命。这看似美好,但对社会没有任何实际用处。他们认为只要是为了主人,区区一条性命没什么不可抛弃的,其实这正是不文明的社会才经常发生的事。从现代文明的大义来看,他们却不知道自己死得毫无价值。

文明就是要提升人的智慧德行,使每个人都可以自由支配自己,互相交往而无伤,为社会的安宁与繁荣行使各自的权利。暴动也好,复仇也好,如果是为了实现文明的目的,暴动消灭了敌人,复仇保全了主人的颜面,就能推进世间文明;发展商业,兴起工业,甚至能给社会带来安宁与繁荣的话,那战死和复仇都好像是好事。但从已经发生的事来看,他们决不是以文明的目的而起,即使是那些真正的忠臣义士,他们心里也一定不会持这样的观点,只不过是拘泥于因果希望报答主人罢了。可是这种所谓的“忠臣义士”,就是今天也还不少。

有一个叫权助的仆人,奉主人之命出门办事,却丢了一两主人的金子,因无力偿还,自己觉得应该向主人谢罪,于是在树枝上自缢而死。这类的例子屡见不鲜。不难想象这个义士仆人决定自杀时的心情,当时那种悲惨的情景,不免让人唏嘘,真可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权助是为了尽君臣之分而一死了之的,他也许想到自己这功名应该在天地间永久流传了,无奈当今世人都很薄情,大家都蔑视权助,没有人为他立碑作传,更没有人修建宫殿来纪念凭吊他。但却有人在说:“权助为了一两金子就死了,这事情也太小了吧。”

其实事情的轻重并不是以金钱多少、人数多少来定义的,而是以对文明益或损的轻重来定义的。但凡那些所谓的忠臣义士,就算战死一万,和权助为了一两金子上吊自杀一样,他们的死对文明毫无益处,也分不清孰轻孰重,义士和权助都算不上死得其所,也称不上是“殉道”。在我看来,以捍卫人民权益为真理,不顾个人安危地向政府进谏,甚至不惜舍弃自己生命的人,才真正无愧于世人。此类人最典型的莫过于佐仓宗五郎了。遗憾的是,宗五郎的事迹只是在民间流传,却未能被载入正史,来日若是有人能记述他的功德,定要大加表扬,以供世人学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