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运种种弊端积重难返,终于使得朝廷开始关注海运。这海运局便是由漕运改为海运而新设立的。这个部门的“总办”由藩司兼领,“坐办”才是实际的负责人。因此,王有龄的工作就是负责浙江漕粮的海运。
海运刚试行,朝廷里的人都在看着,如果王有龄能够做出一番成绩来,那必然可以继续升官。当然,另一方面,漕运改为海运,牵扯到的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非常棘手,一旦处理不好,还可能接受处分。因此,是福是祸,都要看王有龄的本事了。
王有龄刚上任就遇到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浙江今年的漕米没有运足。他的前任上司叫做椿寿的,就因为此事没办妥,又被黄宗汉勒索威胁,索性上吊自杀了--前面说何桂清这个钦差大臣来调查黄宗汉,就是为了此事,看看椿寿是不是被他逼死的--可见这个问题相当麻烦。
为什么浙江的漕米没有运足呢?首先,今年的浙江省城杭州以及附近州县,自5月以来,雨量稀少,已成旱灾。发生旱灾的后果,一是钱粮征收不起来,二是河水太浅不利于行船,影响漕运。要知道,即使是海运,也要借用漕运把粮食运到海上去。
现在是跟太平天国打仗期间,漕米运输一点儿都耽误不得,朝廷已经有了谕旨,如果再这样延期下去,必将重罚。
这个担子,现在落在了王有龄的肩膀上。
王有龄,你会重蹈椿寿的覆辙吗?
黄宗汉第一次召见王有龄,就曾经提到过这件事情,并且询问过王有龄,看他怎么处理。王有龄当时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他在椿寿那边学了乖,是不会拍胸脯把话说死的。看到黄宗汉那不满的脸色,王有龄乖乖告辞出门,找胡雪岩商量对策。
胡雪岩低头想了一下,问道:“那么你预备怎么办?”
“我能有什么办法?只能尽力去催促罢了!”
“这个太难了!”胡雪岩摇着头说,“你想呀,一改海运,漕丁都没饭吃了,所以漕米运去上海,然后转海运这件事情,他们巴不得办不成呢!你着急,他们不着急,他们就等着看你的热闹呢!”
王有龄一下子慌了,急道:“这么说,漕米肯定是运不出去了?”
胡雪岩摇头笑道:“总是有办法的,不过得冒一冒险!”
“真的?”王有龄似乎看到了希望。
“米就是米,到哪里都一样!”胡雪岩语气中有深意。看王有龄还是不懂,于是接着说道:“浙江的米是米,上海的米就不是米了吗?我们浙江的米运不出去,到上海买了米,直接运出海,不就结了!”
一语惊醒梦中人,王有龄激动异常,连声夸道:“妙计,妙计!”
“不过有一点是一定要小心的,就是一定要秘密进行,要是走漏了风声,上海那边的米商抬价事小,让朝廷知道了,那可是欺君之罪!”
王有龄连连点头,心中暗叹胡雪岩办事的机灵和缜密。
事情算是有了眉目,王有龄不敢耽误,立即去巡抚衙门拜见黄省长。见到之后,把移花接木的事情一说,黄宗汉大为高兴,然后两个人又商谈了大半天,都是关于去上海买米的细节问题。
所有的问题,最后都落实在两个字上:保密!
商量到最后,只剩下一件事情需要解决了,那就是派谁去上海买米呢?移花接木的关键就是需要一个极其干练和精明的人物去实际跑动。
王有龄一下子就想到了胡雪岩,他知道,派胡雪岩去,自己肯定高枕无忧!黄省长巴不得让王有龄的人来办,因为万一出了娄子,自己可以置身事外,所以也欣然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