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岳父也不是开银行的啊,哪里禁得住他天天来拿钱,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女儿,自己的女儿跟着这么一个吃喝嫖赌俱全的人,后半辈子一定不幸福。于是老丈人想了想,还是断了这门子亲事吧。于是老丈人托媒人来说,罗尚德前后用过岳家15000两银子这笔账可以不算。如果罗尚德肯把女家的庚帖退还,他另外再送1000两银子,不过希望他到外县去谋生,否则会在家乡沦为乞丐,替他死去的父母丢脸。
最后一句话说得狠。是个男儿都有一点儿志气,哪里禁得住这样的侮辱?罗尚德虽然是纨绔子弟,但还有一点儿血性,当时就当着媒人的面,撕碎了女家的庚帖,并且发誓,做牛做马,也要把那15000两银子的债务还清。
罗尚德后来投军,辛辛苦苦13年熬到六品武官的位置。自己省吃俭用,积蓄了这12000两银子。如今接到命令要到江苏与太平军打仗,而积蓄没有亲眷可以相托,因听人说起阜康的老板胡雪岩为人很讲义气,就慕名将银子抬到阜康,直接要求与胡雪岩面谈。
罗尚德又从口袋里面取出一叠银票,放在胡雪岩面前,他说:
“银两是8000两,银子回头照称,大概有3000多两。胡老板,我要存在你这里,利息给不给无所谓。”
把钱存在钱庄里面,竟然有不要利息的人,真是奇怪。更奇怪的还在后面呢!
胡雪岩问他存款的期限,罗尚德因为要去打仗,不知道这仗什么时候打完,因此也不知道该存多长期限,胡雪岩便建议他存短期的,然后要给他存折。
“折子倒不要了,我相信你!”罗尚德竟然这样回答道。
真是奇事啊!罗尚德和胡雪岩素未谋面,他怎么会如此相信胡雪岩呢?就是兄弟之间还要明算账呢,多少兄弟因为钱的问题而反目成仇,同室操戈,对簿公堂。罗尚德不要存折,这就没有了一个书面的凭证,万一阜康钱庄到时候翻脸不认人怎么办呢?罗尚德凭什么如此相信阜康钱庄呢?
罗尚德因为要出去打仗,所以存折放在身上也不放心。他从自己的一个老乡那里听说胡雪岩这个人讲义气,够朋友,认为他值得相信,便将自己积蓄了13年的银子托付给阜康钱庄。
胡雪岩也确实没有令罗尚德失望。他给罗尚德的12000两银子存了3年的定期存款,虽然罗尚德不要利息,但是胡雪岩不贪这样的小便宜,他答应3年期满连本加息一次付给罗尚德15000两银子,这样罗尚德到时候也就可以回到家乡,痛痛快快地洗刷耻辱了。另一方面,所有这些银子都要立上存折,因罗尚德不便携带,暂由刘庆生代管。
罗尚德非常感动。回到军营后讲述了自己在钱庄的经历,使阜康的声誉一下子就在军营中传开了。许多绿营官兵把自己多年积蓄的一些薪饷甘愿长期无息地存入阜康钱庄。
事实上,可以说胡雪岩的做法实在是仁至义尽,讲信用讲到了底。后来罗尚德战死了,阵亡之前,他委托两位同乡将自己在阜康的存款取出,转至老家的亲戚。罗尚德的两位同乡没有任何凭据来到阜康钱庄,办理这笔存款的转移手续。原以为会遇到一些刁难和麻烦,甚至阜康会赖掉这笔账。没想到阜康只是为了证实他们确实是罗尚德的同乡,而让他们请刘二这个双方的熟人作个证明之外,并没费一点儿周折就为他们办理了手续,还为他们照算了利息。
胡雪岩身为商人,他懂得信用的重要性。只有懂信用,有不断的财源,才会有立身之本,有一个好名声,做其他生意的时候才能够拿得起,做得开。其实,这样一个做法也是胡雪岩因为生意刚开头,需要做个“信”。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各种“开业酬宾”,这个“信”做得好,日后就会财源滚滚,长流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