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是由于多次重复而固定下来的行为方式,有些习惯是在有目的有计划重复基础上形成的,如早晨的锻炼。而更多的习惯是人们无意中多次重复某种动作而养成的。习惯一旦形成,将很难改变,人们会不顾场合地点、自觉不自觉地去重复做他已习惯化的动作。如果形成的习惯有积极的性质,自然对孩子的成长与发展起良好的促进作用,像早睡早起的习惯,放学后先做作业后玩的习惯,文明礼貌待人的习惯等就是一个人成长所必需的。相反,孩子在不自觉状态下形成的一些消极习惯,如一说错话就吐舌头,一做错什么事就说谎,办事拖拉等,如果不及早得到纠正,就很有可能使孩子长大后变成恶习或陋习。
有人把中学生比作没出窑的砖,尚未定型。而小学生则是没进窑的砖,或刚刚在砖模子倒出来的泥坯,小学时期的孩子最容易形成某种习惯。这时候孩子养成个什么习惯,长大后就成为什么性格。如果发现孩子的习惯不好,应马上纠正,也相对容易。所以,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要从小抓起。
孩子常见的不良习惯与纠正对策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孩子做事马虎的习惯与纠正对策
马虎的孩子往往智力发育较好,脑子反应比较快,常给人聪明、伶俐的感觉。做事总是丢三落四,管前不顾后,学习时,越是容易的题越爱错。例如,常把÷号看成+号,把0看成了6等。语文考试常犯一些丢横落撇的小毛病。总之,马虎的孩子普遍特点是明明会做,但经常由于粗心大意而出错。
(1)孩子做事马虎的原因分析
① 孩子心理发展水平低是马虎的首要原因。尤其年岁小、年级低的孩子,感知肤浅,分析与综合水平较低。
② 孩子注意力易涣散,注意范围窄。
③ 许多马虎的孩子是因为对学习等该做好的事缺乏明确的认识,积极性低,也没有务必做好此事的责任心。
(2)矫正马虎的方法
① 教育孩子明确做事和学习的目的与意义,提高其兴趣,并增强他们的责任心。
② 规定明确的作息制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如放学回家应先做完作业再玩,以免玩的时间过长,作业时间不够而马虎应付。写作业时则要求他们格式清楚,字迹工整,每次做完都从头检查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