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报导,毕勒佛大学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德国青少年对于金钱都有清醒的认知,一些孩子甚至开始储蓄。那么德国的青少年们到底能拿到多少零用钱呢?他们打零工又能够赚到多少钱呢?
凯文每月只有20欧元的零用钱,根本不够用,他只有打工一条路了。根据法律规定,15岁的凯文可以做点简单的工作。他说:“我可以去捡废铁赚钱来买点儿自己想要的东西。”凯文靠着打零工,每周能额外得到30欧元。
将近三分之一15~17岁的德国青少年都会去打些零工,每月打工的平均报酬为80欧元。如果家长允许的话,更小一些的孩子也可以去打工。梅里纳今年才12岁,她说:“我去当保姆,每月两次。”她的报酬是每小时3.5欧元,一个月下来就是20欧元。这样一来,她每月15欧元的零用钱反而变成了次要收入。
在孩子年龄稍大一些的时候,如果他们觉得父母给的零用钱不够花,还想要得到更多的钱,这时父母鼓励孩子靠自己打工赚钱,比直接增加零用钱满足孩子要有利和有趣得多。
以目前大多数家庭的经济条件而言,几乎不可能到需要靠孩子打工赚钱来维持生计的地步;更何况,对于尚处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也不足以负担起如此重任,就算是满腔热情,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让孩子走出家门去打工,其目的除了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赚钱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此举培养孩子面对社会的能力,以及锻炼孩子积极的生存奋斗意识。
让孩子走出家庭,可以让他们认识到一些简单的商业常识;在接触商业活动的过程中,一方面是让孩子赚取应得的报酬,另一方面也是对孩子理财思维更为实际的教育。
一天,耶鲁大学历史学博士薛先生的女儿放学带回来一张名片,上面赫然写着:“冰箱清洁:想要一个亮晶晶的冰箱吗?请打电话给库珀!”
乍一看,他还以为是一家公司的名片,但仔细再看,发现上面写着:“库珀·绍恩哈勒:8岁,但工作勤奋,起价5美元一个冰箱”,并有他的家庭地址和电话。再问女儿,才知道库珀是班上功课顶尖的一个男孩子,起初是帮父母清理冰箱,做完拿到5美元,尝到了甜头后,就开始帮邻居清理冰箱,赚了不少钱,于是做了名片,开始扩张自己的生意。班上另一个男孩子理查德,也是功课顶尖,立即仿效,于是两人开始联合经营。
库珀一直学大提琴,他和理查德到人家里,理查德负责清理冰箱,库珀拉琴给主人听,收费翻倍,也就是清理一个冰箱10美元。这还不算,库珀还在家里举办演奏会,一张票5美元,不少邻居还真去听了。不过,这样赚来的钱,一半要缴给父母作为场地费,因为房子是父母的。
美国家长一般都会鼓励孩子靠打工来赚零用钱。孩子们从很小的时候便开始接受商品经济观念的熏陶与实践,知道付出劳动便理所应当地获得报酬,这在美国几乎是一条“金科玉律”。当孩子一到法定年龄(一般是13岁左右),父母就迫不及待地帮他找工作,比如去餐馆当服务生、去超市当收银员、帮别人照顾孩子等。
有统计数据显示,打工开始越早的人,日后的平均收入就越高;因为打工早,说明你的“事业”起步得越早,在竞争中先声夺人。几乎每个美国孩子手中的零用钱,都是他们通过走出家门打工所得到的报酬。
在英国,中学生去打工是很寻常的现象,而且都会得到家长的支持。一位英国人说:“孩子外出打工赚钱,家长都不会反对,甚至还会鼓励。一则可节约一些开支,更重要的是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让孩子知道钱必须用劳动去换取。”
如果要论收入,英国家庭的平均收入要比我们高几十倍,但是英国每年有50万的孩子通过当“报童”赚钱,并且当中不乏富人家的孩子。用父母们的观点来说,送报纸这项工作除了要让孩子知道钱是劳动所得以外,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
在寒冷的冬天,当我们的孩子还在温暖的被窝里时,英国的孩子早已起床挨家挨户去送报了,这对于有的爸爸来说是难以接受的,甚至可能认为太“残忍”。但正是这种“残忍”,培养了英国孩子顽强的性格,同时也让孩子学会了依靠自己的劳动来赚取零用钱。
打工不单为赚钱。
在打工中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
从基础的工作做起。
打工可以抑制无节制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