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的医生更注重预防疾病
东方医学是开发脑内吗啡分泌的医学。考核其效益的指标,可以用脑波来说明。脑波呈α波时,证明脑内吗啡正在分泌。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运气不佳,往往与α脑波擦肩而过。
如今运气不佳的人有了福音,一种可以产生α脑波,分泌脑内吗啡,消除精神压力的仪器诞生了。尽管理想的方法还是采用冥想、气功来消除压力,但是,与其总是与α脑波擦肩而过,不如利用仪器、利用其他任何方式都行,只要消除了压力,当然有益于健康。
现代社会中的人,总会被层出不穷的精神压力所困扰,因而各家都有各家应对之的“高招”。不过有些压力隐蔽性强,随着时间的推移才尘埃落定,这种压力有时连自己都颇难察觉到。
身体哪儿都没毛病,健康体检也一路过关,或许因此而自认为很健康,但是健康的状况,仅靠医疗检测的数据难以判断。
关于“健康”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表述很清晰:健康包括“身体、精神、社会的稳定状态,并非单纯指的是不处于疾病或者体弱的状态”。
对此我举双手赞成。我的“患者”当中,不乏事业成功,有贡献于社会,无羞愧于人生,且决然看不出有任何疾病征兆的人。
他们豪情满怀,处处表率着完美的风范,来医院的目的不过是例行体检。按照现行的医疗程序,医生给他们盖上“健康状况良好”的大章后,就会与他们说“拜拜”。
然而,与他们一深入接触,便会从他们表象上看去健康的背后,从他们言谈举止的弦外音中,觉察到很多让人担忧的蛛丝马迹——这是一群在社会上极有拼搏斗志的人,善打攻坚战的人,甚至戎马风光后而逆转为悲观厌世的人,“恐怕很快就会生病了”那种医生的第六感油然而生。
现在虽然还没有得病,但是如果放任不管,很可能不久就会患上成年病。面对这些精英,我经常解说着脑内吗啡功能的同时,就扯到“是否有必要改变一下思维模式”的话题上来。
或许是我多管闲事吧,他们明明看着好人一样,怎么就横着看人家不顺眼,竖着看人家眼不顺,仿佛非要“诅咒”人家快得病,甚至来日苦短了似的,没完没了地替他们担起忧来呢?其实这种判断决非空穴来风。一旦给他们做上医疗按摩,稍有肢体接触,就知道对方的状况并不乐观。
通常说来,医院就是患者就诊的地方。我是医生,当然要和病人打交道。然而,我就是摆脱不掉这种现状“哪儿不正常”的阴影。因为祖父教导我的是“病人来上门,医生需致歉”。
东方医学的医生,旨在不制造病人。其职责,就是在病人没得病之前,致力于不出现病人的治疗。所以一旦病人上门出现在自己面前,我就仿佛有一种失职感。
我在前面说过的那个例子,本人根本没有病了的意识,只是想减肥而住院的青年,就是被我完全治好“病”后出的院。我认为这样的“病例”,才是今后医疗发展蓝图中的典范。
我决不是一个东方医学的狂热鼓吹者,这个想法也不应该局限于东方医学。今后,必须拆除东西方医学的“柏林墙”,共同去实现“不让人得病的医疗”,那才是愿景!我的医院现在施行的医疗模式,或许就是有益的尝试。
尝试就是在循证。因系典型案例,我就把上述青年治疗时的临床数据,公布于下,请大家详见图表15至20,从中一定能够看到,那正是我所强调的东西方医学相结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