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当个务实的年轻人

原味职场:职场新人成长路线图 作者:王海源


 

在校园里,我们谈的最多的是理想,是“以后我要怎样怎样”,可走上社会后却发现,原来理想和现实间的差距竟是如此之大,于是,我们一下子就蒙了。“社会不是我想象的样子,这份我憧憬已久的工作也并非如我所愿。”一种想逃的冲动让我们对工作顿失信心,逃避困难,选择离开,然后美其名曰“为了理想”,可实际上这却是不务实的表现。现实告诉我们只有务实,才能在社会生存下去,认清现实、适应社会,才能有所作为。被称为“中国创新培训第一人”的吴甘霖对此深有体会。

 吴甘霖是属于少年得志的那一类人,16岁上重点大学,20岁大学毕业。在校期间就发表作品,还荣获全校大学生业余科研成果及创作奖。所以当他被分配到一家省报的时候,格外期望得到领导的器重。但没想到,领导对他并没有另眼相看,还让他和几个同时分来的大学生一起去做校对这种最基本的工作。

仅仅干了一个月,吴甘霖就干不下去了,并联合另外几位同事闹起“罢工”来。后来虽然报社领导把他们分配到采访部门,但他仍然觉得不满意,工作也是挑肥拣瘦,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整天怨气冲天,看谁都不顺眼。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没意思”,于是给领导和同事留下了“眼高手低”、“不服管”的恶劣印象。

吴甘霖当时是苦恼的,因为现实与他的想象相去甚远,于是他只能借发牢骚来表达心中的不快,甚至想到过自杀。一年后,他差点因为这些连转正的机会也失去了。

所幸,在人生的这个关口上,吴甘霖遇到了一位叫吴谷平的记者,他告诉吴甘霖抱怨只会被社会淘汰,“少发牢骚多做事,主动做好一件事给别人看,这样才能获得发展的机会。”在这位记者的启发下,吴甘霖才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我明白了,要少一点痛苦,就得早一点从不切实际的‘天上’落到‘地上’来,重新认识生活的真相。不仅如此,要赢得他人的信任和承认,就得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机会很快来了,在这次谈话后不久,吴甘霖所在报社组织青年记者去韶山旅游,在中途休息时,吴甘霖发现一家商店经营很有特色,就主动写了一篇300多字的稿件并交给部门领导。令他没想到的是,虽然那只是一篇很不起眼的稿件,却得到了领导的大大表扬。倒不是表扬他水平有多高,而是社里本来没有给他安排任务,他却表现出了很好的主动精神。这是吴甘霖进入报社一年多来,第一次受到表扬。这也让他找到了成功的钥匙——主动。

在之后的工作中,吴甘霖工作热情不断高涨,经常去作一些一般记者不愿意去的采访,写出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报道。他的努力也很快见到了成效。1995年10月,吴甘霖被选去参加中宣部和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召开的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宣传经验交流会,并做了典型发言,当时他刚32岁,也是最年轻的代表。

想必看到这一段,众多怀才不遇的大学生定能感同身受。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摆在我们眼前的现实确实有不好的地方,但现实已经是这样的了,你就得承认它呈现在你眼前的模样,不能强求它一定要顺你的意。务实并不是要丢掉梦想,向不好的社会现实妥协,而是一种敢于面对的勇者行为。有勇气接受现实的人,才可以在这基础上,去获得自己的发展机会,并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了解社会现实并懂得用实际行动来说话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被社会认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