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的供给和需求曲线,与系统将会不断发生变化直到所有的市场同时达到供给和需求平衡为止这个动态假设一起,共同构成了供给和需求理论;这个理论为各种传统教科书和时评的作者所津津乐道。但是,该理论只有在特定的市场上才成立,这个市场只能在给定的预算条件下进行消费和支出。一旦预算方程(决定了需求曲线)受到融资条件和对未来预期的影响,供给和需求曲线就会移动直到达到均衡的假设将不再成立。包含投融资的市场中,价格、数量和支付承诺可能会由于未来需求或利润而不再得以维持。
新古典价格理论的观点、构想和结论都是前凯恩斯主义(pre-Keynesian),从某种意义上说,凯恩斯引入理论中的问题和看法在新古典中从未体现出来过。然而,新古典综合理论是前凯恩斯理论和凯恩斯《通论》思想相结合的产物。价格理论中并没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在经济分析的范围扩展到包括就业、货币工资和货币价格的决定时,新古典才结合了两者的观点。因此,尽管今天的总需求理论与前凯恩斯的总需求理论大相径庭,但是新古典总需求理论中的大部分内容都忽略了凯恩斯的理论贡献。
新古典总需求理论:以前凯恩斯理论为基础
新古典总需求理论是新古典价格理论中确定就业、产出、积累和价格水平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框架的延伸。该理论基于一个冒险的假设,即一旦相对价格和数量取决于新古典价格理论中的变量关系和过程,那么产出和就业也就确定了。新古典总需求理论唯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确定货币价格。
新古典总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总生产函数和集合偏好系统。通过总生产函数,可以推导出就业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劳动的需求曲线和一条资本资产存货增量的需求曲线(即投资的需求曲线)。从集合偏好系统则可以得出劳动的供给曲线和一条储蓄的供给曲线。劳动的供给和需求曲线都是经过价格平减的货币工资(即所谓的真实工资)的函数。它们的交点决定了真实工资和就业水平,此时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因为这是劳动的需求和供给曲线相交时的状态。一旦就业水平确定了,就可以通过生产函数计算产出。
如果将新古典价格理论作为总需求分析的基础,那么劳动力市场在决定总产出的过程中就起着主导性作用。由于凯恩斯的一些观点被新古典综合理论吸收,所以劳动供给和需求曲线交点所决定的真实工资和就业水平成了市场所追求的目标。在新古典理论中,如果劳动需求少于供给(也就是说,如果存在失业),那么说明有一个外部障碍在阻止经济达到交点处的真实工资和就业水平,或者经济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才能最终达到充分就业状态。如果失业持续存在,那肯定是因为真实工资太高,工会压力或相关法律等外部障碍阻止了真实工资下降,或者是因为经济正在走向均衡的过程,但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才能达到均衡状态。
供给和需求分析还用来推导储蓄、投资和利率。储蓄的供给函数反映了一个假设,即只有保证未来消费将会增加的条件下,人们才会放弃现期消费。未来消费的增加量可以通过一个折现率进行折现,这一方法可以算出现在放弃的与未来获得多少是相等的。假设偏好系统就是当前消费的减少量需要未来消费的不断增加来予以补偿。这样的话,当前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部分就是利率的增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