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找寻生活中的快乐智商
不要让小事牵累身心
堵车堵得厉害,交通指挥灯仍然是红灯,而时间很紧。你烦躁地看着手表的秒针。终于亮起了绿灯,可是你前面的车子迟迟不起动,因为开车的人思想不集中。你愤怒地按响了喇叭。那个似乎在打瞌睡的人终于惊醒了,仓促地挂上了第一挡。而你却在几秒钟里把自己置于紧张而不愉快的情绪之中。
美国研究应激反应的专家理查德·卡尔森说:“我们的恼怒有80%是自己造成的。”这位加利福尼亚人在讨论会上教人们如何不生气。他还就此写了一本书《不要为小事情浪费精力》。卡尔森把防止激动的方法归结为这样的话:“请冷静下来!要承认生活是不公正的。”
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的,任何事情都不会按计划进行。应激反应这个词从20世纪50年代起才被医务人员用来说明身体和精神对极端刺激(噪音、时间压力和冲突)的防卫反应。现在研究人员知道,应激反应是在头脑中产生的。在即使是非常轻微的恼怒情绪中,大脑也会命令分泌出更多的应激激素。这时呼吸道扩张,以便使大脑、心脏和肌肉系统吸入更多的氧气,血管扩大,心脏加快跳动,血糖水平升高。
埃森医学心理学研究所所长曼弗雷德·舍德洛夫斯基说:“短时间的应激反应是无害的。”他说:“使人受到压力的是长时间的应激反应。”他的研究所的调查结果表明:61%的德国人感到不能胜任工作;有30%的人觉得不能处理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而有压力;20%的人抱怨同上级关系紧张;16%的人说在路途中精神紧张。
心理学家詹韦斯先生告诉大家一个很重要的道理:“不要让小事牵着鼻子走。”他说:“要冷静,要理解别人。”他的建议是:
表现出感激之情,别人会感到高兴,你的自我感觉会更好;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这样不仅会使你的生活更加有意思,而且别人也会更喜欢你;每天至少对一个人说,你为什么欣赏他;不要试图把一切都弄得滴水不漏。只要找,总是能找到缺点的。这样找缺点,不仅使你也会使别人生气;不要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权利,这会没有必要地花费许多精力。不要老是纠正别人;常给陌生人一个微笑;不要打断别人的讲话;不要让别人为你的不顺利负责。要接受事情不成功的事实,天不会因此塌下来;请忘记事事都必须完美的想法,你自己也不是完美的。这样生活会突然变得轻松很多。
如果抑制不住生气呢?这时你要在潜意识中问自己:一年后生气的理由是否还那么重要?这会使你对许多事情得出正确的看法。
“不要让小事牵着鼻子走。”这是一个不可忘却的真理,如果我们想生活得美满快乐,就一定要牢牢记住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