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面具下面,你在过谁的生活

你到底在为谁生活 作者:吕维刚


 

第二章 做自己,还是演自己

你的生命就像你的家,因为你的不坚持,因为你的不坚定,却让别人进来布置。但是不要忘了在里面住一辈子的人是谁——是你自己。

我们都是和自己赛跑的人,为了更好的未来拼命努力,争取一种意义非凡的胜利,前方没有终点,奋斗永不停息。

面具下面,你在过谁的生活

人在世间,穿梭在各种关系中,面对着性格各异的人,我们也有着不同的身份。人的一生需要几个面具、几张脸,或许最后连我们自己也算不清了吧。但是最重要的是,当你摘下面具的时候,还可以认出自己的脸吗?如果当你不经意间摘去了所有的面具,却恍惚地认为那也是一张带着面具的不真实的脸,那么你会可悲地发现,在人生的路上,你丢失了自己。

人们习惯了忙碌,日复一日地过着年复一年的日子。工作变成了惯性,但是不去又行不通,于是只好在领导的面前保持着低调与谄媚,知道了有些话要多说,有些话不能说,似乎在演绎着另外一个身份。

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我们往往在“外人”面前戴着面具,只有在“自己人”面前才会摘下面具,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状态。或许,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婴儿才拥有人类最纯洁的思想,因为他们的思想还不曾被社会这个所谓的“大染缸”污染。

其实大多数人并不是天生的“弄臣”,本质上他们都是简单的,没戴任何面具的。可最终的结果却总是出乎意料,当面一个样,背后一个样,这大概是由于社会的文化环境造成的。刚走入社会的青年人在酒桌上最常遇到的就是这种人:酒足饭饱喝得满脸通红后拍着你的肩膀说:“我来教你怎么做人,你得学会察言观色,看着领导的脸色……”对下属作威作福,对领导卑躬屈膝是这类人最大的特点。

而国人另一个人格特点就是中庸,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我们中国人不喜欢有人太出格,一旦集体中有人稍稍不循规蹈矩,大家就会拼命把他拉回来,许多人就这样被人为地改造成了戴着面具的人。

正是文化环境与民族性格的双重作用,使得“虚伪”这个被世人厌恶并唾弃的词汇在许多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生活中,面对着不同的人和事,我们选择戴上了不同的面具。丢掉面具是不少人的愿望,但是却总也甩不掉,也根本甩不掉。人活在世上总有许多的条条框框。古语有云“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可见一举一动都有讲究。有了讲究,也就有了面具。

大街小巷大小书店书摊,教人交际处世的图书比比皆是。人是聪慧的,学一通百,于是许多人能在微妙复杂的社会中左右逢源,而回到家中却如同卸去了一副枷锁,因而随心所欲,无拘无束,与在外面判若两人。然而,若家中长辈管教甚严,来一句轻声呵斥:“没大没小的,这个模样出了社会,看你如何立足!”一切解脱感都随即烟消云散,摘下的面具又不得不重新戴上。

所以,KTV里飘来飘去的尽是流行歌曲,人们唱着生活的莫测、人生的无奈,或声嘶力竭或如泣如诉,道不尽心中的烦闷与苦衷。摇滚也在摇和滚中拼命地砸碎脸上的面具,重金属一遍遍敲打着人们内心的灵魂,这也许是流行歌曲得以盛行不衰的原因之一吧。

没有自我的生活是苦不堪言的,没有自我的人生是索然无味的,丧失自我是悲哀的。一个人若是失去了自我,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尊严。

人活着首先应该充实自己,而不是为了迎合别人。没有自我的人,总是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这是在为别人而活,所以活得很累。有些人觉得,老实巴交会吃亏,被人轻视;表现出格吧,又会招来是非;滥竽充数,浑水摸鱼,又实在活得没劲。家庭之间、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男女之间……怎么会无端生出那么多的是是非非!

我们无法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只是我们自己。想要讨好他人是愚蠢的,也是没有必要的。想想自己真的想要干什么吧,若是想不明白,这辈子算是白活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