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面具是不同角色的姿态

你到底在为谁生活 作者:吕维刚


现代人生活在一个立体的空间之中,人与人的实际距离越来越近,由于电话、电脑的普及,人与人的联系也越来越方便快捷。

可以想象一下在城市的公交车上,乘客之间几乎是背靠着背、脸对着脸的,彼此的呼吸和身上的香水味、汗水味依稀可闻,说不定某个人嘴里还有一股刺鼻的大蒜味,你想离他远一点都不可能。

也可以想象一下在城市的商场里,顾客和售货员之间的距离是多么的近。你们激烈地讨价还价,无论这桩交易能不能成功,你们都已经交流过了。

可是,等到你从拥挤不堪的公交车上下来、从商场里走出来,重新汇入另外一股人流中,你还能想起刚才那个满嘴大蒜味的男人的模样吗?你还能想起刚才跟你热情交流的售货员的模样吗?

你肯定想不起来,他们给你留下的只有嘴里的大蒜味和声调,而且,这些东西又在你的世界里飞速淡去,不再有任何痕迹,即使你下一次在某一个地方又与他相遇,也未必能想起来你们曾经在公交车或者商场里有过一段愉快的或是不愉快的经历。

现代社会中,接受了现代文明的人们脸上始终戴着一副“面具”,无论是在公司还是在家里,都不曾摘下来。

的确,对于现代人来说,角色的扮演成为人们必须去做的一件事,甚至难以选择。我们必须戴上面具才能在现代社会里生存、生活,直至这种戴着面具的生活成为一种可怕的习惯蔓延至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落。这时你可能会发现,在现代文明里,做一个人真不容易!

现代社会里,人与人的各种聚会越来越多,没完没了的宴会、酒会,你可能在参加完某一次宴会、酒会后觉得非常无聊,但是,如果总是处在这些生活之外,你肯定又会感到失落,会有一种被众人抛弃的感觉。因为众星捧月、成为人群的中心总是现代人所梦寐以求的,而且那种感觉也的确能让你心里满意、舒服。所以,我们拥有了无数的“熟人”,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认识”的人。可能你还保留着你们当时交换的名片,记住了对方的电话号码,并且“真诚”地说“以后要多联系”。可能在做这一切的时候,我们的确是真诚的,可是,等到人群散了,各自回到自己原来的生活中去,或者又进入一种新的生活,你能和他们多联系吗?他正儿八经递上的名片,你还保留着吗?当你在生活中遭遇不顺心,想找一个可以倾诉衷肠的对象时,你会找到他们吗?而他们又会听你的倾诉吗?

实际上,在交际场所遇到的这些人,大都只是你“认识”的人,而不是你的朋友。令现代人困惑的是,我们“认识”的人一天比一天多了,而朋友却一天比一天少了。

当早上从床上爬起来对着镜子打扮自己的时候,你就开始了你的“面具生活”。在公司里,你可能是一个老板,面对下属,你自然可以发号施令,甚至可以盛气凌人;而要见一个对你的生意有重要影响的客户,你肯定会表现得异常“真诚”,希望你们能够长期合作下去;而你要去某个地方应酬,本来你确实是有事情,也不想去凑那个热闹,但大家都是同仁,生意上经常有来往,你又不好不去,应酬场上,你肯定又是另一副嘴脸;当你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又会想一想明天还有哪些事情等着你去处理。也许一天到晚只有睡着了的这段时间你才是真正的自己,才是一个赤裸裸的生命。

原来,人们将那些没有受到尘世污染的人称为“赤子”是有一定道理的。人们对这些没有任何污染的心灵也给予了极高的赞美,不吝惜任何优美的辞藻。但是,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也是这样一个“赤子”,我们能应付得了现代社会如此复杂的生活吗?

无论愿不愿意、高不高兴,我们都得戴着面具生活下去。对现代人来说,素面朝天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话说回来,人在社会上本来就有很多的角色,我们不可能用一个角色完成所有的事情,所谓的“面具”,其实也只是我们在扮演不同角色时的姿态,只能说,这些各色的姿态里如果有虚假的成分,那就是做人的虚伪,如果正常地替换姿态,那便是人之常情,也是生活的必需。

不是我们摘不掉面具,只因这本是我们正常的生活,为人子女,为人父母,循序渐进的流水生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